西安市作為黃河流域國家中心城市,2020 年市人均水資源占有量 193m3,約為全省的 1/5、全國的 1/10,遠低于國際公認的維持一個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必須達到人均占有水資源量1000 m3的臨界值和人均 500 m3的嚴重缺水限值,屬水資源嚴重匱乏的城市,水資源供需矛盾始終是制約城市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面對水資源短缺的現狀,西安市近年來不斷拓寬水資源利用空間,再生水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作為城市廢水“再就業”的再生水,因其水量大、水質穩定、受季節和氣候影響小,被稱為“城市第二水源”。
7月16日,歷時十多年建設的引漢濟渭工程實現先期通水,長江與黃河實現跨時空“握手”,引發廣泛關注。引水增源和再生水的循環利用齊頭并進方能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作為全國五個回用水示范項目,“第二水源”如何為城市解渴呢?近日,記者走進西安市唯一一家供應再生水的國有企業——西安清遠中水公司探尋答案。
城市廢水“再就業”變城市“補水”主力軍
再生水也稱“中水”,水質介于污水和自來水之間,是城市污水、廢水經凈化處理后達到國家標準,能在一定范圍內使用的非飲用水。可應用于園林綠化、沖灑道路、公園湖池補水、工業冷卻等用水項目中。巧妙利用再生水,能為城市生態補水解憂“止渴”。
實際上想真正實現再生水的“一水多用”,高效運轉的污水處理廠是這條循環鏈上的關鍵環節。
據了解,目前西安市污水處理率達96.9%以上,縣城污水處理率達91.5%以上,全市再生水利用率達34.3%,高于國家標準。清遠中水公司目前已建成再生水管網84公里,再生水處理設施5座,日設計處理能力30萬噸,平均日用量6萬余噸,全市設置消防栓取水點97個,再生水利用示范點3座,再生水用戶57家,其中工業用水占到39.5%,景觀用水52.9%,市政雜用水7.6%。
道路“洗澡”綠化“降溫” 開啟花式“解渴”
記者在清遠中水公司朱宏路再生水利用示范點,看到有不少市民在使用再生水自助洗車。再生水洗車相較于傳統洗車,洗車花費少,每輛車清洗完成大概花費10元,五分鐘左右便可完成清洗。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里的水是經過再生水廠工藝流程處理,水質達到清潔排放標準,通過配套管網輸送的再生水。市民洗車使用過的再生水在排水槽匯集后將再次匯入再生水廠,經過凈化處理之后又流回到這里,一直在循環利用。經過專業測試驗證,再生水完全可以用作車輛沖洗,不會對車輛、自然環境及人身造成影響。
記者注意到,在路邊還設置了便于市政補水的多功能“水鶴”,灑水車可以在此取水點取水。利用再生水進行灑水作業,不僅提高了市政雜用水利用率,也解決了灑水車加水難、加水慢、成本高等問題。
記者在護城河西南城角、玉祥門再生水補水口實地查看再生水補水情況時,工作人員介紹說,護城河、幸福河、漢城湖、未央湖等景觀河湖的景觀水補水均來自清遠中水公司。護城河現有再生水補水口6處,分別位于玉祥門南、西門、護城河西南角、南門東、建國門、護城河東南角。供水規模為每天4萬噸,水質保持在地表準Ⅳ類,實現了芳草搖曳、魚游淺底,讓人心曠神怡的“一池碧水繞古城”。
科技暢通“循環鏈” 玩轉“膜”法工藝
在西安市清遠中水公司北石橋廠區,記者跟隨北石橋膜處理車間班長趙晨進行觀摩、了解“再生水”蛻變的全過程。
趙晨介紹說,污水廠二級出水要先進到反應沉淀池進行初步過濾、再通過超濾膜系統過濾達到廢水微米級處理、最后通過反滲透膜系統達到地表準Ⅳ類標準。產出的再生水可以滿足工業冷卻循環、景觀綠化灌溉、河湖水系補充、市政雜用等。北石橋膜處理車間主要以超濾+反滲透雙膜法(UF+RO)為主要技術的深度處理工藝。其中超濾設備一共有11組,每組大概產量是每小時200立方米,11組一小時大概就能產2000立方米,一天大概在46000立方米左右的產水量。而二樓的膜處理車間既是反滲透設備間,也是再生水最終的處理環節,車間采用的是美國陶氏卷式反滲透膜處理工藝,其過濾效果遠超過普通的RO反滲透濾芯,性能更加穩定,出水水質更優。
趙晨用量杯向記者展示了出水水質,量杯中的再生水清晰可見,清澈無異味,單從外觀和氣味上看與自來水沒有區別。
河湖是城市的血脈,是支撐西安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保障。近年來,西安市正在逐步完善再生水配置管理體系,多舉措激發再生水利用潛力,“再生”的水流向越來越多的用戶。再生水是將污水資源化利用,把再生水作為“城市第二水源”替代常規水資源,對優化供水結構、增加水資源供給、緩解供需矛盾和減少水污染、保障水生態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具有可觀的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
現場采訪期間,恰逢西安市水務局在清遠中水公司召開全市再生水利用工作技術交流會,記者從會議了解到,加大再生水利用既是國家大政方針,也是國家環保督察整改項目。西安市水務局污管處副處長李忠社強調,各區縣、開發區涉水單位要提高政治站位,依法履職盡責,嚴格按照《西安市城市再生水利用“十四五”規劃》中的任務目標,抓好落實,持續推進再生水管網布局和建設,不斷提升再生水供水能力和服務水平,進一步推廣再生水利用,用“第二水源”為城市解“渴”,擘畫出煥然一新的城市水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