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山雖人均擁有水資源超過2000立方米,但前些年,百姓生活常受飲水難困擾。一遇暴雨、干旱等極端天氣,飲水投訴電話就響個不停。
“如果不進行水資源的綜合利用,就無法解決水資源時空不均衡的問題,無法滿足人民群眾喝水無憂的心愿。”英山縣水利和湖泊局局長胡衛東說。
近4年,英山建成智能化水廠4座,在供水一體化、規?;椭悄芑矫孢_到國內先進水平,為當地生活提質、產業發展注入強勁“水動能”。
飲水“老大難”問題待根治
英山境內有多個水庫,其中張家咀水庫庫容超過1億立方米,但由于全縣供水缺乏系統規劃,設施分散,大小水廠多達230余座,分散工程1169處。前些年,英山先后整合資金800余萬元,對11個鄉鎮近200個村的飲水工程進行鞏固提升,但治標不治本。
各鄉鎮的小水廠大多在東河和西河中取水,一遇大雨山洪,河中泥沙俱下,兩岸的居民就要喝上幾天濁水。“剛換的凈水器濾芯,沒兩天就報廢了。”縣城居民田新婷說。
如遇特大暴雨,更是危險。2016年6月,全縣多處供水管網被沖毀,7萬多名居民遭遇不同程度的斷水。
鄉村則多是從附近山沖的溪流引水,或是挖井取水。稍有旱情,群眾就要喊渴。
凈水方式落后也是問題。英山水中富含礦物質,由于小水廠的凈化設備相對落后,無法有效去除雜質,水壺容易起垢,人容易長結石。
2017至2018年,縣里“兩會”共收到建議提案155份,其中涉及飲水安全的多達75份。
智慧水廠實現“一網管全縣”
夏日的張家咀水庫,波平如鏡。庫壩下,西河中心水廠正源源不斷將清甜的自來水送往千家萬戶。
2019年6月,在省農村飲水安全保障中心的全力支持下,總投資4.69億元,全新規劃的英山“5211”供水新格局開始構建——以日供水量分別為5萬噸、2萬噸和2座1000噸共4座規模水廠為骨干,從根本上破解小打小鬧、修修補補的供水困局。
經過兩年多的建設,2021年12月,4座水廠全部投入使用,并建成212公里的主干管網,聯通所有11個鄉鎮,覆蓋英山100%的城鎮和75%的農村居民。
西河中心水廠是其中最大的一座。它采取國內最先進的A型泥水分流斜板沉淀等工藝,原水經過絮凝、沉淀、過濾、消毒等處理流程,再經3道檢測方可出廠,日供水5萬噸,21萬人受益。
今年7月,西河水廠的“數字孿生兄弟”也正式上線。
在水廠的中控室大屏幕上,一座與實體水廠幾乎一模一樣的數字水廠呈現在大家眼前。
中國水科院項目經理陳崢介紹,英山在全國率先將數字化應用于農村供水。系統可以實時監測從水源、水廠到輸配水管網再到用水戶的運行情況,能及時發現漏損等問題并采取措施,保障安全供水。將來,結合大數據和云計算,系統還可接入實時天氣和災害預報信息,觸發預警,避免災害、惡劣氣候帶來的水質突變狀況。
好水帶來好生活好產業
“嘩……”7月1日,石頭咀鎮十三灣生態農莊,老板余修德正在洗菜。“從西河水廠來的管道已經覆蓋全村,比原來小水廠的水壓大、水質好,做的湯味道都好多了,關鍵水費還不漲。”
付家山村地勢高,村里無水庫無大塘,以前一年里有小半年都要挑水吃?,F在,通過專線鋪管,二次增壓輸送,全村不再為水發愁。村里最高的住戶袁新安家,三層小樓還用上了太陽能熱水器。
烈日下,一排鋼構大棚閃閃發光——引來了優質水源,孔家坊鄉的英山縣現代農業集約化育苗科技園也步入正軌?,F在,水質好的管道水用來澆灌,水質差的井水用來做水簾降溫,一棵棵菜苗長勢良好。
英山要打造華中文旅康養核心區,城鄉供水一體化助推產業發展。
“解決了飲水問題,游客滿意度又創新高。”在神峰·森林海溫泉康養小鎮,湖北先秾壇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聞彬軍介紹,小鎮位于孔家坊鄉羊角尖山下,最開始用地下水,水垢多,電熱水器沒用兩個月就堵了,游客經常投訴?,F在水管直通,一勞永逸解決了水的問題。
“實踐證明,統籌好水資源,是做好產業布局和城鎮建設的先手棋。”英山縣委書記鄭光文說,2022年,全縣簽約文旅康養項目8個,協議投資額達21.55億元,游客接待量突破900萬人次,實現綜合收入74.8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