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進一步完善城市供水應急預案體系,建立國家、省、市三級應急保障制度,健全應急響應機制,增強應急預案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我們組織策劃了此次跨區域的供水安全保障應急演練。”據湖北省住建廳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此次演練由國家住建部城建司指導,湖北省住建廳主辦,安陸市人民政府協辦,武漢市水務局、武漢市城投集團、武漢市水務集團、國家供水應急救援中心華中基地、湖北省供排水協會等承辦。來自湖北省內近20個市縣的建設局、水司代表到現場觀摩供水安全保障應急演練。
“報告!我市因自然災害導致自來水廠出廠水管破裂,市區內大面積停水,預計停水搶修時間3天。”當天上午9時,演練正式開始,現場應急人員勘查情況后發出支援請求,接到信息的國家供水應急救援中心華中基地人員駕駛水質檢測車、凈水車、通訊保障車等相關設備迅速到達安陸市水源地現場。25名應急人員停好車輛后麻利地穿好救生衣,下車清空場地,設置警示區。水質檢測人員拿出水質檢測檢測設備、試劑,并快步走到水邊取水樣。
應急處置的第一步就是進行原水水質檢測。國家供水應急救援中心華中基地相關負責人介紹,水質好壞關乎群眾生命安全,即便是在應急情況下,檢測原水水質是否達標仍是首要工作。“我們的應急救援水質檢測車屬于我國第三代移動式實驗室,可檢測水中有機物、重金屬及常規性檢測等145項指標,今天的原水快速檢測項目有濁度和氨氮,數據顯示全部達標。”
檢測水質的同時,其他應急人員從車內取出浮筒、取水籠、水帶等大大小小幾十樣配件。兩名應急人員將取水籠、浮筒及取水泵組裝好,形成一個簡易的取水設施。浮筒能保持取水設施漂浮于水下0.5米,避免取水設備沉入水底吸入泥沙,取水籠則能阻攔水中垃圾進入取水泵內。為了保證取水水質,取水點必須距離岸邊不大于30米,高差最大為25米,水深不小于1.5米。組裝好取水設施后,他們穿上下水衣,順著堤坡走向水中,將取水泵轉運至合適的位置。岸邊,其他應急人員還配置了一臺皮劃艇,以便特殊情況下輔助安裝調整取水設施或緊急救援落水人員。
“大家迅速連接電源、水帶,準備取水!”現場總指揮的話音剛落,應急人員迅速分為4組,分別連接凈水裝置的進水管、濃水外排管、排污管及排水管。在確認設備水管、閘門及各電氣設備處于完好狀態后,4名應急人員快速上車,投加兩種藥劑,分別對原水中的懸浮物進行絮凝及成品水消毒。準備工作就緒后,只聽見凈水車發出“隆隆”的運行聲,凈水組啟動凈水裝置,開始運行制水。技術人員在監測儀器儀表,并根據壓力調節各閥門(保證出產水在5立方米/小時),根據水質組檢測結果調節藥劑投加量,直至水質符合國家飲用水標準。
8分鐘后,凈水車制出了成品水,水質檢測人員對其也進行了取樣檢測,各項指標均達標。“此次演練從應急隊伍到達現場到制出合格的成品水,僅用了30分鐘,現場安排有序,人員配合默契,演練非常成功。”武漢市水務集團調度指揮中心負責人表示,集團公司將參加此次演練作為落實全國第22個“安全生產月”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通過刻苦訓練,實戰演練,筑牢“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的安全意識。
為了應對重大自然災害及突發性水源污染事故等造成的區域城鎮供水困難,填補我國供水應急救援能力的空白,國家供水應急救援中心華中基地于2019年12月在武漢正式授牌成立,由武漢市水務集團負責基地的日常運維管理。“自基地成立以來,多次在武漢市開展野外模擬應急救援預案演練。2020年7月,因恩施清江泥石泥導致城區兩座自來水廠停產,華中基地千里弛援開展供水應急救援,不僅有效保障了恩施人民飲用水需求,有力穩定了社會生活秩序,也填補了我國供水應急救援能力的空白,為國內此類救援打了頭陣,拿出了樣板。”據介紹,作為華中基地運維備勤主體單位,武漢市水務集團從基地成立之初就以“立足武漢、服務湖北、輻射華中地區”為目標,通過一系列的應急救援綜合統籌規劃、布置和落實,促進應急供水救援隊伍在工作中不斷規范,在訓練中不斷前進、在實踐中不斷發展。助力華中基地的運維管理,在集團公司內推行應急演練、實戰輪訓制,培養了一批應急處置人才,建設了一支專常兼備、反應靈敏、作風過硬、本領高強的供水應急救援隊伍,進一步確保了城市供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