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住河南路的李先生來到自來水市南公司反映,說是他們那里9戶人家共用一只水表,每月每人水費要分攤到近30多元,他為此要求水表計量到戶。自來水工作人員到現場查看后發現,李先生居住的大樓內,幾十戶人家共用一只大水表,如果要按李先生的要求把水表分到每家每戶的話,那就只能改變房屋結構了。
上海仍有總表9萬只
自來水市南公司曾對管轄區域內的所有總表進行了調查,發現總表戶主要有以下幾類:用總水表供水的公寓式辦公樓和商住樓;合用廚房、衛生間的二層樓石庫門房子;合用廚房,但無衛生間的舊式里弄房子;上世紀60年代老工房;聯建公私房;二萬戶房子;原為辦公樓,后改建成住宅的老式大樓等。這些是目前上海需要自來水總表分裝的主體。
2001年時,上海共有總表14萬只,主要分布在市內中心區域,目前上海還有各類總表9萬只左右,而現在這些總表的分裝,光靠供水部門一家來解決顯然是力不從心的,需要社會有關各方的通力合作。
總表分裝還需破“三難”
按照本市的有關規定,在2010年前,所有取水戶必須裝表計量,全面推進居民用水總表分裝到戶。但從目前實際情況來看,要全面做到居民用水總表分裝到戶,還有三方面“難點”需要破解。
難點一:房屋結構限制,安裝一戶一表難。如武康路新樂路上的部分房屋,衛生設備有的是四五戶合用,有的甚至樓上樓下合用,由于無法做到衛生設施用水的分戶計量,因此也就無法進行分表。又如部分老式里弄住宅由于十分陳舊狹小,有的甚至連水表和用水設備都沒有位置安裝。
難點二:受費用籌集限制,改造費用收取難。如本市一些早期建造的公寓、外銷房住戶要求總表分裝,但由于開發商在工程竣工后早已退出,業委會費用不多甚至無改造費用,再加上物業不愿為此承擔責任,因此這項工作的開展就無從著手。
難點三:產權關系限制,水價核定落實難。如某些商業綜合樓原來使用一只總表,后部分賣給居民作住宅,但大產證仍為綜合樓,這就給水價的核定帶來了難題。因為該樓為大產證,所以要按商業用水的水價收取費用,這使得樓內居民不滿意;而要對這部分居民進行總表分裝吧,產權關系又存在混亂。
通訊員喻曉本報記者張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