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省級水網覆蓋范圍達88%以上
近日,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國家省級水網先導區建設全面提升現代水網綜合效益的意見》,圍繞“保障水安全、保護水生態、發展水經濟、改善水民生”,從八大方面提出24項具體措施,加快國家省級水網先導區建設。
水利關系國計民生,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具有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作用。山東是水利大省,水系發達、湖庫眾多,去年8月,國家賦予山東建設國家省級水網先導區的光榮使命,山東成為黃河流域唯一國家省級水網先導區。《意見》提出,實施“水網+”行動,構筑水安全保障網、水民生服務網、水生態保護網,建設水美鄉村示范帶、內河航運示范帶、文旅融合示范帶、綠色發展示范帶,推動形成“三網四帶”總體格局,提升現代水網綜合效益,到2025年,省級水網覆蓋范圍達到88%以上,國家省級水網先導區建設任務基本完成。
加快推進國家省級水網先導區建設,《意見》提出,聚力“水網+防洪安全”,加快控制性樞紐工程建設,圍繞“一軸三環、七縱九橫、兩湖多庫”總體架構,加快實施一批控制性樞紐工程。論證實施東平湖蓄滯洪區綜合治理工程,加高加固金山壩,實現老湖區分區運用。加快青島官路、煙臺老嵐、臨沂雙堠等水庫建設,加快推進濟南太平、威海長會口、聊城大沙河等14座大中型水庫及南四湖退圩還湖等工程前期論證。系統推進河道達標提標治理,2025年完成中小河流治理長度1800公里以上,全面落實防汛非工程措施,筑牢水安全保障網。
聚力“水網+民生改善”,《意見》提出謀劃實施引調水工程,根據國家水網建設總體布局和南水北調東線二期工程前期論證工作,優化南水北調東線山東境內工程布局,適時啟動省內配套工程規劃建設。持續加強農村供水保障,建立省市縣三級水質監測體系,提升農村供水水質。加快建設高標準農田,到2025年,全省高標準農田建成7791萬畝,穩定保障1100億斤以上糧食產能,織密水民生服務網。
《意見》還提出,聚力“水網+生態環保”,鞏固提升水環境改善成效,充分發揮水生態要素作用,切實加強地下水管理保護,2025年,完成淺層地下水超采治理階段性目標任務,基本停止深層承壓水開采,構筑水生態保護網;聚力“水網+鄉村振興”,加快打造美麗幸福河湖,推進水系連通,建設水美鄉村示范帶;聚力“水網+交通運輸”,統籌規劃水利工程與交通工程,協調兼顧防洪輸水航運調度,建設內河航運示范帶;聚力“水網+文化旅游”,充分挖掘水文化潛力,推動水利風景區集群發展,培育壯大涉水文旅市場,建設文旅融合示范帶;聚力“水網+產業發展”,“以水定產”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加快水利機械裝備制造及抽水蓄能產業發展,2025年全省抽水蓄能電站裝機容量達到400萬千瓦左右,推進飲用水產業和生態漁業發展,建設綠色發展示范帶。
《意見》明確,省級層面建立工作協調推進機制,健全政府主導、金融支持、社會資本參與的多渠道投融資機制,鼓勵支持社會資本投資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探索開展我省管理的骨干調水工程、重大樞紐工程等省級統一調度管理改革;深化水價改革,深化用水權改革,積極推動用水權市場化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