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2年8月,水利部確定了廣東、浙江、山東、江西、湖北、遼寧、廣西7個省區作為全國第一批省級水網先導區先行建設。近一年的時間,先導區的建設成效如何,來看記者在山東的采訪。
總臺央視記者 周偉:我身邊這個工地就是國家150項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山東省煙臺市老嵐水庫的施工現場,這座水庫的主體工程將在今年7月全部完工。到今年年底,這座水庫就可以具備蓄水條件了。
煙臺屬于北方典型的沿海缺水城市,由于周邊河流缺乏攔蓄工程,多年平均有近2億立方米的天然來水都白白流入大海。2020年10月,老嵐水庫開始建設,水庫以供水和防洪為主,兼顧灌溉和生態環境用水。

山東省煙臺市水利局副局長 張雷:工程建成后可增加供水能力4530萬立方米,下游河道防洪標準由目前的20~50年一遇提高到50~100年一遇。同時在干旱年份和干旱月份,可通過老嵐水庫進行下泄補水,有效改善水生態環境。
2022年1月,山東省在全國率先印發實施《山東現代水網建設規劃》,同時加快落實投資和開工建設。

山東省水利廳水利工程建設處二級調研員 王昊:今年,山東現代水網建設計劃完成投資600億元以上。截至目前,全省在建水利項目343個,完成投資234.84億元,年度投資計劃完成率39.1%,后續工程建設正在加快推進。
編織一張覆蓋山東省的現代水網
山東是黃河流域唯一一個國家省級水網先導區,這里會編織一張什么樣的現代水網?
近日,記者來到位于山東省淄博市的小清河金家堰水利樞紐。目前,工程建設已進入收尾階段。

山東省海河淮河小清河流域水利管理服務中心副主任 何光明:小清河全長229公里,是流域內48條支流唯一的排洪通道,防洪綜合治理工程實施以后,(防洪標準)由20年一遇提升到50年一遇,重要城市達到百年一遇。
2022年,小清河綜合治理納入山東現代水網規劃,成為山東現代水網的重要骨干工程之一。

山東省水利廳發展規劃處處長 劉建基:我們設計是一軸,以黃河及其引水干渠為主的一個引黃灌溉體系,同時我們在淮河流域片、膠東半島片以及海河流域片形成一個環形的供水格局。同時,我們還利用7條縱向的、8條橫向的天然河道,形成山東省的一個防汛排澇體系。
山東省規劃,從2023年起,用3到5年的時間,基本形成覆蓋全省的現代水網主骨架和大動脈。截至目前,山東省16個市已全部完成市級現代水網規劃編制,136個縣中已有104個編制完成縣級現代水網規劃。

山東省水利廳廳長 黃紅光:到2025年,重點防洪保護區、重點河段達到規劃防洪標準,城鄉供水一體化率達到90%,水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水經濟綠色發展新業態逐步形成。
水網盤活水資源 留足水 用好水
山東是用水大省,但又是一個嚴重缺水的省份。處在黃河最下游,每年分水的指標根本不夠用,還要從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調長江水。建設現代水網,水從哪來?又怎么分配?
濰坊市擁有6臺提水機組的王耨泵站是山東引調長江水和黃河水,向濰坊、青島和煙臺、威海輸水的中樞輸水泵站。長期以來,山東沿海地區已成為山東外向型經濟強勁發展的領頭羊,而地區水資源短缺和原有輸水能力不足,使關鍵的王耨泵站成了“卡脖子”工程。

山東省調水工程運行維護中心昌邑管理站副主任 王福:現在在山東水網的規劃中,王耨泵站附近再加一級泵站,這樣把我們這個泵站的流量,由現在的31.1立方米每秒提升到91立方米每秒。
受自然地理和氣象條件等因素的影響,山東資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問題十分突出。全省仍有水土流失面積2.38萬平方公里,河道干涸、地下水超采等現象不同程度地存在。

山東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鞠衛光:解決這些問題,急需統籌水資源、水災害、水生態、水環境系統治理,加強水利工程治理提升和互聯互通,建設系統完備、安全可靠、集約高效、綠色智能、循環通暢、調控有序的山東現代水網。
目前,山東全省年平均用水總量約220億立方米,與山東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用水需求還有較大差距。

山東省水利廳調水管理處副處長 杜新房:新建一批水庫、攔蓄工程、引調水工程,多蓄用足雨水,用好用足中水,不斷提升水資源調配能力。“十四五”期間,新增供水能力10億立方米。通過進一步強化全省水資源統一調度、科學調度、優化配置各類水資源,來滿足城鄉生活、工農業生產、河湖生態用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