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灌溉機械分類與目前補貼的品種
1、按新標準灌溉機械的分類
按照新的農機分類標準,灌溉機械屬于農業機械第14大類 灌溉機械,灌溉機械分為1401噴灌機械、1402微灌設備和1450其他灌溉機械3小類。噴灌機械小類分為140101噴灌機和140150其他噴灌機械兩個品目,微灌設備小類分為140201微噴灌設備、140202滴(滲)灌設備、140203灌溉首部、140204水肥一體化設備和140250其他微灌設備5個品目,其他灌溉機械小類分為145050其他灌溉機械1個品目。
提到灌溉機械,人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水泵,為什么灌溉機械中沒有水泵呢?原來,新的農機分類標準在第1部分種植機械中,只列入了第14大類灌溉機械,而在第5部分農用動力及其他通用機械中,列入了第53大類農用水泵。
第53大類農用水泵中,只有5301農用水泵1個小類,分為530101潛水電泵、530102地面泵(機組)和530150其他農用水泵3個品目。
2、按結構和作業原理灌溉機械的分類
實際上,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把灌溉機械按結構和作業原理來分類。例如,對于噴灌機,可分為固定式噴灌設備和移動式噴灌設備。而移動式噴灌設備還可分為指針式噴灌機、平移式噴灌機和卷盤式噴灌機3種。
農用水泵按工作原理可分為離心泵、軸流泵和混流泵,按使用位置可分為地面泵和潛水電泵。
3、目前補貼的灌溉機械品種
目前,國家對灌溉機械和農用水泵均有省區進行補貼,其中灌溉機械主要補貼噴灌機以及少量微灌設備。農用水泵的補貼既有潛水電泵和地面泵(機組)。
二、2023年各省區補貼的灌溉機械品種與數量
農機購置補貼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4月26日,38個農機核算省區,有13個公示了灌溉機械補貼數據,合計補貼各種灌溉機械7410臺,其中2023年銷售了2444臺,其余均為以前年度銷量。
1、2023年補貼灌溉機械品種與數量
從2023年補貼的灌溉機械品種看,主要是噴灌機6994臺,占所有補貼灌溉機械的94.39%;另外補貼灌溉首部256臺,為廣西補貼;微灌機134臺和其他灌溉機械26臺,均為福建省補貼。
2、2023年灌溉機械省區分布
從灌溉機械補貼數量的省區分布看,山東省補貼了2526臺,占比34.09%;吉林省補貼了1369臺,占比18.48%;河南和安徽兩省都超過了800臺,內蒙古和河北都超過了400臺。
三、2022年各省區灌溉機械補貼品種與數量
農機購置補貼數據顯示,2022年有12省區公示補貼了灌溉機械數據,合計補貼各種灌溉機械7248臺,其中2022年銷售5433臺,其余為以前年度銷量。
1、2022年灌溉機械補貼品種與數量
2022年補貼的7248臺灌溉機械中,有噴灌機6705臺,占比92.51%。另補貼灌溉首部402臺,為廣西補貼;微灌機81臺和其他灌溉機械60臺,均為福建省補貼。
2、2022年灌溉機械省區分布
2022年,灌溉機械補貼數量最多的為河南省,達到3939臺,占比54.35%;山東和內蒙古補貼數量均超過了800臺,河北和廣西都補貼了400多臺。
四、這兩年農用水泵補貼品種與數量
1、2023年已補貼農用水泵2435臺
截至2023年5月3日,38個農機補貼核算省區,有14年公示了農用水泵補貼數據,合計補貼各種農用水泵2435臺,其中潛水電泵1565臺,占比64.27%;地面泵(機組)870臺,占比35.73%。
從省區分布看,補貼農用水泵最多的是湖南省,達到1700臺,占總量的69.82%。另外,廣東補貼了336臺,四川141臺。
2、2022年各省區補貼農用水泵的品種與數量
農機購置補貼數據顯示,2022年有15省區有公示補貼農用水泵數據,合計補貼各種農用水泵17291臺,其中潛水電泵9733臺,占比56.29%;地面泵(機組)7555臺,占比43.69%。
從省區分布看,湖南省補貼農用水泵高達13555臺,占總量的78.39%;其次為福建省,補貼了1962臺,廣西和廣東都超過了500臺。
五、灌溉機械是我國最具發展潛力的農機產品之一
要端牢中國人自己的飯碗,做到糧食從數量和質量上都安全,就要保障農業生產能夠旱澇保收,而旱澇保收的主要機械就是灌溉機械和農用水泵。
國家每年都在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其中灌排工程建設是高標準農田建設的主要工作之一。通過灌排工程,做到高標準農田合理利用水資源,形成“旱能灌,澇能排”的灌排體系,同時采用噴灌、微灌和滴灌等節水灌溉措施,充分利用水資源,增加有效灌溉面積,確保建成的高標準農田能夠穩產高產。
然而,從目前補貼的灌溉機械來看,噴霧機主要為卷盤式,產品比較單一。對于大面積經營的農田來說,指針式和平移式大型噴灌機,或者埋設固定式噴灌、微灌或滴灌設施,可能更適合,而且能夠節約大量人力和投資成本。
從目前補貼的農用水泵來看,多為600-900元的小型潛水電泵和小型汽油機水泵。雖然這些小型水泵適合小農戶使用,但對于大面積經營的農田灌排來說,顯然遠遠不夠。
為了農業旱澇保收,請注重灌溉機械和農用水泵這些農機產品和技術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