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供排水一體化,是鄉村振興的基礎性工程,事關群眾生活品質。
已經是最后一頁了
宜陽縣鹽鎮鄉石陵水廠智能化供水管道
供排水一體化,是鄉村振興的基礎性工程,事關群眾生活品質。
去年以來,宜陽縣落實落細市委鄉村振興“151”工作舉措,找準供排水一體化“小切口”,做好農村現代化“大文章”,推動農村供排水工程高質高效建設。
城鄉“一幅圖”。宜陽縣依勢而為打造“一川兩山三張網,智慧管理到終端”的供排水一體化新格局,依托“引故入洛”水源工程及中小型水庫,在洛河川區和南北兩山區域各新建6座水廠,實現集中供水全覆蓋,明確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站、“大三格”、“小三格”四類模式,因地制宜實現管網全納入、處理全到位。
縣域“一盤棋”。宜陽縣按照“先易后難、分步實施”思路精準分類,有序推進供排水一體化建設,創新提出從建到用“五把關”機制,確保如期建成一處、發揮效益一處、樹立標桿一處。截至去年年底,全縣353個行政村集中供水率達94.8%,污水集中處理設施覆蓋192個村。
運營“一本賬”。宜陽縣成立城鄉水務國有運營公司,變過去的多頭建設、分散管理為統一建設、集中管理,通過“專項債券+市場化融資+整合資金”的途徑籌措資金,完善水費處理費資源稅等收費機制,推動供排水一體化項目可持續發展。
運維“一張網”。依托現有18座水廠和13個鄉鎮污水處理廠,宜陽打造出從源頭到龍頭、從供水到排水的智能化監控網絡體系,實現數據監測全方位、智慧管理到終端,確保智慧服務不落一戶不差一人,實現“水在管網中流、服務在網絡上跑”,讓放心水流進千萬家。
今年,該縣計劃新建水廠12座、污水集中處理設施72座、鋪設供水管網1741公里、鋪設污水管網778公里,年底前供排水設施實現全覆蓋,讓廣大群眾用上安全水、放心水、幸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