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山東省委省直機關工委聯合省發展改革委、省生態環境廳、省文化和旅游廳、山東黃河河務局、大眾報業集團主辦,齊魯晚報•齊魯壹點承辦的“話黃河•走在前”大型系列對話專訪第四期開播,主題是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講話精神,構建山東黃河供水安全體系和生態保護體系,推動黃河重大國家戰略在山東落地。
節目中,山東黃河河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一級巡視員王銀山就黃河水資源在山東省的開發利用基本情況進行了介紹。王銀山說,黃河水資源是山東省最主要的客水資源。1987年,國務院批復了《黃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分配山東省年度黃河可供水量70億立方米,全省引黃供水范圍涉及沿黃9市及膠東4市,引黃灌溉面積超過3000萬畝。
菏澤東明王夾堤控導附近村民利用黃河水進行春灌
王銀山介紹,根據2017年-2021年《山東省水資源公報》成果,近五年全省年均總供水量216.0億立方米,年均地表水供水量129.7億立方米,年均黃河供水量65.7億立方米;黃河供水量約占總供水量的30%、占地表水總供水量的51%;沿黃除濟寧、泰安市以外,其余各市年均黃河供水量基本占到了當地總供水量的35%以上、地表水總供水量的60%以上,濱州、東營等市黃河供水量達到地表水總供水量的80%以上。
“黃河水量實施統一調度以來,黃河水資源保障了我省沿黃及相關地區城鄉居民生活和工業生產用水需求,保證了山東沿黃65處引黃灌區農業關鍵期用水需求,為山東糧食生產連年增產豐收作出了突出貢獻。”王銀山說,通過引黃保泉、南四湖、三角洲及河道外生態補水等措施,積極助推了相關地區生態文明建設和水生態環境修復改善,黃河水資源對山東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越來越重要。
多年補水,黃河三角洲水草豐茂
黃河三角洲內的白鷺在水邊悠閑戲水(高冬柏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