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日下的雙桂湖 吳夢雄 供圖
巍巍都梁山,新綠鋪滿邊;漫步雙桂湖,延綿幸福路。重慶市梁平區古稱都梁,因其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被詩人陸游盛贊“都梁之民獨無苦,須晴得晴雨得雨”。如今,梁平區緊緊圍繞“生態之城、品質之城、魅力之城”建設目標,全面深化“全域治水,濕地潤城”的發展理念,走出了一條宜居宜業的新路子。
梁平區自開展創建國際濕地城市以來,區水利部門全力配合,強化水資源管理,開展河流生態綜合治理、河湖連通、鄉村小微濕地群落修復、重要濕地修復等項目。2022年,梁平區在《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上獲頒國際濕地城市認證證書,成為西南地區唯一的國際濕地城市。
壓實河湖長制工作,治水成效顯著
梁平區設立區、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河長,全面壓緊壓實三級河長職責,區級河長帶頭巡河,各級河長巡河累計完成1492人次,巡河完成率達100%,系統上報并處理問題46項,整改率達100%。完成“一河一策”方案編制工作,因河施策,督促各級河長履職盡責。強化水域岸線空間管控,清除河道水面漂浮物1.8萬噸,巡查河道約970公里,制止違法行為9起,排查發現問題146個,整改率達100%。
此外,梁平區通過整合水利、城管、林業部門職能,強化聯防聯治,建立四級監管網絡,嚴格執行負面清單、排污許可、企業環境評價黑名單管理。嚴控農業面源污染,加大入湖入城河流生態綜合治理,讓山、水、城有機融合。同時,依托“河小青”志愿服務隊、守護綠水青山志愿者協會等環保公益組織、民間河長和廣大市民合力推進水資源管護,使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暢通水系管網,“活水”成效顯著
梁平區實施張星橋水庫至窩子溪泵站提升管道連通工程、張星橋水庫至大河水系連通工程等,建成調水管道約6公里。計劃新建鹽井河水廠至張星橋水庫連通管道5.5公里、高梁山西側湖泊連通工程27.53公里,實現雙桂湖水源循環調度、水網互通。
聚焦保障雙桂湖片區河湖生態基流和促進城區水生態建設,梁平區圍繞雙桂湖完成道路水系工程建設。工程涵蓋溪流河床、駁岸、跌水和道路水系之間的連接涵管等,實施綠化工程,重點整治水系岸坡、灘涂綠化。
此外,環湖小微濕地也是梁平區濕地建設中的一大亮點,借助生物溝、雨水花園、生境塘、梯級小微濕地等生態屏障,對雨水層層凈化,既確保入湖水質達標,又自成一道風景線。
修復河流生態,護水成效顯著
梁平區統籌水系連通、河道清障、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水源涵養與水土保持、河湖管護等多項水利措施,以河流水系為脈絡,以村莊為節點,集中連片統籌規劃,水域岸線并治,恢復河湖基本功能、修復河道空間形態、改善河湖水環境質量。
梁平區在獲批全國首批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綜合整治試點區后,完成水系連通及農村水系綜合治理工程(張星橋河安寧村段)建設,植草護坡、建設堤頂道路和下河梯步,設計完成東溝山坪塘、夯土小筑、老院壩水車等節點、修復風雨廊等。
梁平區全面實施上游河道生態治理,通過生態固土、人工造林、植被復綠等,建成集雨區域山體生態屏障,提高雙桂湖區域的水土保持和水源涵養能力。科學布設13公里環湖雨污管網,實施雨污分流,還原自然生態凈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