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入戶摸排,及時研判。按照“領導包片、工作隊包鎮”責任機制,抽調機關干部36人組建18個工作隊,深入一線指導飲水安全排查、項目規劃實施、保障措施落實。會同應急、氣象等部門研判4次,聚焦水源水量變化、飲水困難人群等,查找并解決問題29個。
二是科學調度,精準施策。針對不同區域采取管網延伸、新辟水源、應急調水以及拉水送水等措施解決群眾飲水困難問題。投入農村飲水及水利抗旱救災資金6200余萬元,用于管網延伸、水源整治、物資采購、油電補貼等,累計受水達30余萬人次。
三是加強檢測,提升水質。全面開展農村飲水安全水質監測。今年以來,采集鄉鎮水廠和村級水廠水源地25次、出廠水24次、管網末梢水26次,抽檢22個農村小型集中式供水工程,水質合格率為90.9%。
四是推進試點,發揮實效。積極推進農村飲水工程“管護試點”和“以獎代補”工作。在鳴玉、民主等鄉鎮推進農村飲水管護試點,制定出臺《南川區農村小型供水工程以獎代補方案(試行)》。下達2023年農村小型供水工程以獎代補資金160萬元,惠及全區34個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