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處理央企“一把手”主動投案,靠水吃水終落水!
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報道,國家能源集團科環集團國能朗新明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原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志清涉嫌嚴重違紀違法,已主動投案,目前正接受國家能源集團紀檢監察組和北京市平谷區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徐志清簡歷
1966年出生,大學本科學歷,高級工程師;
2017年8月任北京朗新明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黨委委員;
2018年10月任北京朗新明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
2020年5月任國能朗新明環保科技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執行董事;
2021年7月任國能朗新明環保科技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2021年11月任國能朗新明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和金瓷科技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
2022年2月至今任國電科技環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節能減排有限公司正處級干部。
2022年3月,徐志清退出國能朗新明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職務,梁超接任。
國能朗新明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隸屬于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為上市公司國電科環全資子公司。現為國家能源集團專業從事水處理工程和水務投資、建設、運營為主的環保型科技公司。注冊資金5億元,總資產規模近40億元。
而徐志清作為國能朗新明環保的黨委書記、董事長,按道理來說他的收入應該是不低的。但是卻貪心不足蛇吞象,最終走向了歧途受到了懲罰。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2年10月朗新明公司組織環境事業部干部及員工學習反腐專題片《零容忍》。讓大家深刻認識到違規違紀違法成本巨大,深切領悟到欲求一旦放松將深陷泥足。可以看出公司嚴重意識到反腐倡廉的重要性,要不然還會有人落馬。
當然,徐志清反映的不只是水處理央企的問題,也是央企領導班子背后的問題。
央企領導紛紛落馬,問題究竟出在哪里?
隨著兩會召開和反腐風暴的來襲,多位央企領導人紛紛落馬,其中被查的人多是“一把手”。這些人身居高位,權力相對集中,很容易將手中的權力作為滿足私欲的工具。此前公開的被查的央企領導班子,從他們的職位上驗證了所謂的“權利的游戲”。
環保行業腐敗現象亂生,或許跟外來者入場有關?
近年來,伴隨著外來跨界者的入場,不僅降低了環保行業的門檻,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市場風氣。眾所周知,環保專業性比較強,具有一定封閉性,因此當不專業的人進場,問題就出現了。
結語
對于監管部門來說,從一個不起眼的監管開始放松,最終會助長起一股不正之風。對于“一把手”來說,從一個不起眼的細節開始放松,最終會一步步滑向罪惡的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