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江湖湖泊的實時水位、了解自來水出廠水是否純凈安全、知悉暴雨期間低洼地區是否發生水浸等工作,均需要及時且不能僅通過肉眼去判斷。3月20日,廣州市水務局向廣州各區水行政主管部門、市水務局局屬各單位、廣州市水投集團印發《廣州市水務物聯感知專項規劃(2022年-2025年)》(以下簡稱“《物聯規劃》”),對現在及未來一段時間廣州通過安裝物聯感知設備助力智慧水務建設進行規劃。
根據《物聯規劃》,廣州市流域面積50平方公里以上具有防洪任務的中小河流、水庫、大中型水利水閘、大中型水利泵站、歷史積水點、自來水廠、污水廠、農污處理設施、重點排水閘門、在建水務工程、海綿城市典型區域等11類對象,被確定為物聯終端“應當建設”任務。結合各對象的物聯感知建設現狀,最終確定“應當建設”物聯終端待完成任務所涉及的對象共計841個,其中水庫47座,大中型水利水閘56座,大中型水利泵站45座,自來水廠36座,污水廠7座,農污處理設施631座,排水閘門19座;其余如山塘、湖泊、堤防、水源地、取水增壓泵站、地下水、生態控制斷面、排水管網等對象的物聯終端建設為“建議建設”,各級部門結合實際業務需要進行建設。
廣州市水務局在《物聯規劃》解讀文件中稱,全市各級水務行政主管部門、涉水單位,圍繞各項物聯感知監測建設任務,根據各單位實際業務及物聯感知設備管理需求,可以利用廣州市水務局建設的“水務物聯平臺”,對新建或已有的水務物聯感知設備進行統一接入和管理,也可以在全市統一的水務物聯感知體系框架下進行水務物聯平臺分節點建設,提高物聯管理效率和實現資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