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莊市城鄉水務局黨組書記、局長、一級調研員張德忠,市城鄉水務局黨組成員、二級調研員于保華,市城鄉水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三級調研員劉紹峰,市城鄉水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三級調研員呂成森出席發布會并回答記者提問。
張德忠說道,2022年,棗莊市城鄉水務系統積極融入并主動服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扛牢政治責任,強化使命擔當,大干大興水利,護航民生福祉,整體工作實現新躍升,多項工作呈現新突破。一年來,先后獲得“國務院河長制湖長制督查激勵”“省防汛抗洪表現突出集體”“市績效考核先進集體”等榮譽。
現代水網建設開局良好。
《棗莊市現代水網建設規劃》在全省率先印發實施。規劃了“一帶兩區、四縱七橫、一湖八庫”市級水網總體格局,“十四五”期間,擬實施水網項目125個,總投資約236.1億元。骨干水網體系日趨完善。建立重點水務工程聯席會議制度、水務工程建設推進機制和重點項目幫包工作機制。年度計劃投資42.92億元的42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49.59億元,完成率達115.54%,位居全省前列。西城區水系水環境治理、蟠龍河綜合整治、“兩庫四河”、薛城區河湖庫水系連通等一大批水系連通、引調水工程順利推進,全市水系暢聯初見成效。資金保障更加有力。爭取省級以上補助資金10.22億元,連續2年達到10億元以上,再創新高。
水資源管理規范有力。
水資源“雙控”成效顯著。2022年全市用水總量5.78億立方米,占總量控制指標的87%;萬元GDP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較2020年分別下降12%、14%,圓滿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取用水專項整治行動深入開展。全面整改22067個問題取水口,相繼封停166個非法自備井,上線運行587個取水口監控設施,重點取水口在線監控率達到100%。節水型載體創建再獲佳績。評選命名43家市級節水型載體,其中14家被命名為省級節水型載體,市級公共機構節水型單位覆蓋率達到68%。市、縣級水利行業節水型單位覆蓋率達到100%。水資源配置格局持續優化。實施引調水工程,積極盤活用好巖馬水庫、莊里水庫水資源,成功爭取南四湖上級湖用水指標3662萬立方米/年,全市多年平均水資源可利用量增加至13.3億立方米,進一步提高了水資源戰略儲備,分質供水、優水優用、多元互濟用水格局逐步形成。
城鄉供水保障能力穩步提升。
農村供水保障水平顯著提高。成立農村供水保障工作專班,建立工作推進機制。實施295個農村供水工程提標升級,有效保障23.21萬農民群眾喝上“放心水”,全市農村規模化供水率、水質達標率較2021年分別提升11個、39.2個百分點,均創歷史最好水平,有效提升農村居民用水滿意度。城鄉供水一體化加快推進。扎實推進嶧城區城鄉供水一體化項目、薛城區鐵西水廠及管網配套工程,鋪設供水管網95公里,新增城市供水能力3.5萬噸/天,城鄉供水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供水監督管理持續強化。積極推行農村供水“區(市)公司直管到戶”或“1+N”縣級統管模式,縣級統管服務人口比例達到85%以上。推動出臺《棗莊市城市供水辦法》,為進一步規范管理,保障城市供水安全,維護供水、用水雙方的合法權益提供遵循。
水旱災害防御能力不斷增強。
抗旱保春灌。旱情期間,通過勝利渠調水、莊里水庫、巖馬水庫放水共計2150余萬方,有效緩解17萬畝農田旱情,保證夏糧豐收。防洪保安瀾。完成北洛截水溝治理、山洪災害防御等防洪重點工程,動態排查整治各類防汛隱患問題399個,成功應對6輪強降雨,主汛期6座大中型水庫錯峰調洪3.13億立方米。創新強管理。完成全市雨水情站網升級改造和7個數字河湖試點任務,65個鎮街雨量站點、6座大中型水庫和44條流域面積50平方公里以上河道實現水位站全覆蓋,全面提高水旱災害防御調度指揮精準度。
水生態環境治理成效明顯。
河湖長制深入落實。組建副縣級河湖管理保護中心。各級河湖長全年累計巡河10萬余次。創新實行“一河(湖)一考”“一區(市)一考”“一部門一考”。建立掛牌督辦、有獎舉報、通報約談、聯合辦公等制度,完善“河湖長+檢察長”、縣鎮村三級河長巡河“提醒+通報”工作機制,全年累計通報24次、專項督導14次、聯合辦公19次。上線“我愛家鄉水”公眾護水平臺,注冊2.3萬余人。常態化開展河湖“清四亂”行動,整治河湖四亂問題672個,實現動態清零,遺留多年的一大批歷史“老大難”問題徹底完成銷號。成功創建13條“省級美麗幸福示范河湖”,里程位居全省第二位。我市作為全省唯一市獲得2022年度國務院河長制湖長制工作督查激勵,將獲中央獎勵資金2000萬元。“兩個清零、一個提標”穩步推進。完成107.9公里城市雨污合流管網改造、3座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新增污水處理能力7萬噸/天,出水水質均達到準Ⅳ類排放標準。鞏固黑臭水體長治久清長效機制,城市黑臭水體實現動態清零。山亭區城市雨污合流管網整建制清零順利通過省級驗收。水土流失治理與監管不斷強化。完成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81.16平方公里,創歷史新高。加強人為水土流失監管,認定衛星遙感圖斑154處,查處違法違規項目77個,征收水土保持補償費6215.09萬元。
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十四五”規劃落實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是市委、市政府確定的“重點工作突破年”。全市城鄉水務部門將以強化“現代水網建設”為統領,統籌“水工程建設、水資源配置、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水安全保障、水文化鑄魂”六項重點任務,守好“水安全風險防控底線、水資源承載能力上線、水生態環境保護紅線”,建設“發展水務、民生水務、生態水務、平安水務、智慧水務”,打造治水興水、護水管水“棗莊模式”,為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市建設提供更加堅實的水務支撐。
一是著力抓好重點水務工程建設。一是繼續發揮重點水務工程建設聯席會議作用,錨定3月底前開工、11月底前完成48.25億元年度投資計劃的任務目標,統籌推進“兩庫四河”水系連通、滕州市再生水利用(滕西調水)、薛城區河湖庫水系連通、引湖入薛、市中區高鐵新區引調水、山家林湖至市中區引調水、高新區河庫調水攔蓄、周營沙河流域綜合提升、馬河、周村、戶主3座大中型水庫增容、滕州市郭河上游段、山亭區十字河中支郭莊村至李莊村段、歐峪支流、嶧城大沙河6條(段)44公里河道治理等新建續建重點水務工程,建立清單、分類施策、倒排工期、壓茬推進,確保早落地、穩推進、快見效。二是繼續謀劃論證儲備一批重大項目,以9條流域面積200~3000平方公里的中小河流為基礎形成全市中小河流治理實施方案,做好后續中小河流治理項目儲備;啟動市中區城南水庫前期工作,論證臺兒莊區擬建前程水庫可行性,必要時啟動前期工作。
二是著力抓好水資源優化配置。一是樹立“量水發展”理念,從嚴從細管好水資源,全年水資源消耗總量控制在6.58億立方米之內,萬元GDP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分別較2020年下降9.6%、7.2%以上,取用水管理規范化率達到100%。二是持續鞏固國家節水型城市創建成果,開展節水型載體創建,力爭縣域節水型社會建成率達到100%。三是優化調整用水結構,推動南水北調受水區地下水壓采480萬立方米,年用地下水量控制在3.6億立方米以內;協調推進巖馬水庫、莊里水庫生活和工業用水配置;加強非常規水設施建設和配置利用,年度非常規水利用量不低于0.5億立方米。
第三個方面是著力抓好水環境治理保護。首先是深入推進“兩個清零、一個提標”,改造城市雨污合流管網92.4公里,實現全市城市建成區雨污合流管網清零。完成滕州市第一污水處理廠等3座污水處理廠出水水質提標改造,確保10條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實現長制久清。二是組織編制棗莊中心城區供排水專項規劃,完成薛城區第二污水處理廠等3座污水處理廠新建、擴建,新增污水處理能力8萬噸/天。三是嚴格水域岸線空間管控,強化涉河湖項目監管,開展河湖常規巡查和專項巡查,推進“清四亂”常態化規范化經常化,確保問題動態清零。四是強化水土流失治理和監管,新增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面積40平方公里,完成小魏河等6條河道(段)水系綠化達標、2條省級生態清潔小流域示范工程建設。
第四個方面是著力抓好生態河湖建設。首先是落實網格化、數字化河湖管護模式,將全市所有河流、水庫、水閘等全部納入網格管理,定人、定崗、定網格、定責任。全面推行水利工程管理數字化平臺和數字河湖建設,確保各區(市)和大中型水庫全覆蓋。二是深入開展美麗幸福示范河湖建設工作,力爭2023年創建不少于20條(段)省、市級美麗幸福示范河湖,境內 285 條河流全部達到美麗幸福河湖標準。開展河湖健康評價,建立河湖健康檔案,完成22條河道健康評價。三是持續加大生態流量保障力度,推進市級重點河流生態流量保障方案編制,落實十字河生態流量保障目標。研究確定市級斷流河流、萎縮干涸湖泊修復名錄和2022—2025年母親河復蘇行動河湖名單,實施2023年啟動的市級母親河復蘇行動“一河(湖)一策”方案編制。
然后是著力抓好水安全保障。一是扎實開展水旱災害隱患調查和水旱災害防御規劃編制,及時完善水工程調度方案,科學調度水工程,充分發揮防汛抗旱減災效益。針對水庫、河道和在建水利工程等重點環節部位開展汛前檢查,及時清除違法違規建構筑物。二是加強監測預警信息發布,確保防汛關鍵期雨情、水情、工情、險情及預警信息直達一線。嚴格落實水庫大壩安全責任制,壓實“三個責任人”責任,確保水庫安全度汛。抓好山洪災害防御,完善防御預案,及時發布預警,落實“叫應”機制。三是科學組織,做好汛前水旱災害防御演練,提升實戰能力。
第六個方面是著力抓好農村供水提質。一是推進供水“規模化”,實施6處城鄉供水一體化、農村規模化供水工程,全市規模化供水工程覆蓋率達到80%以上,進一步擴大農村供水工程縣級統管服務人口比例;實施農村供水管網更新改造,提升76個村供水質量、惠及7.5萬人。二是推進水質“達標化”,通過規范消毒設施運行、加強水質檢測、推進水源置換和并入規模化水廠等措施,切實提升農村供水水質達標率,千噸萬人工程全面配置凈化消毒設施,千人和千人以下集中供水工程逐步實現應配盡配,千人和千人以下工程市縣兩級抽檢率達到100%。三是推進管理“標準化”,落實工程標準化管理,農村供水工程標準化管理達標率達到60%,千噸萬人工程逐步推行水量水質在線監測。四是推進監督、考核“常態化”,制定年度監督檢查方案,開展經常性監督檢查,及時化解供水安全風險;對各區(市)農村供水保障工作進行季度考核,以考核促農村供水保障水平全面提升。
最后是著力抓好行業治理能力提升。一是加強水務監督和水行政執法,擬定監督檢查計劃,抓實綜合監督、專業監督、專項監督和日常監督。理順水行政執法體制,落實執法“三項制度”,規范執法檢查行為。強化水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與檢察公益訴訟協作,圍繞黃河國家戰略,加強水資源管理、水土保持、河湖管護、安全生產、供排水等重點領域監管執法,依法嚴厲打擊涉水違法行為,讓法規帶電、法律長牙,真正成為剛性約束。二是守好安全生產底線,落實“三管三必須”要求,開展雙重預防體系建設,常態化、制度化開展風險隱患排查治理,推進全員安全生產培訓,培育水務安全文化。規范水利工程運行管理,力爭創建1個部級標準化管理工程、多個省級標準化管理工程。三是強化供排水行業監管,建立常態化監管機制,保障供排水設施安全穩定運行。提升供排水服務水平,規范城市二次供水設施運行管理,啟動供排水協會換屆,推動行業自律和服務提升。
棗莊市萬元GDP用水量和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分別較2020年下降12%和14%
2022年棗莊市治理水土流失面積81.16平方公里,改造城市雨污合流管網107.9公里
2022年棗莊市累計完成雨污合流管網改造108公里,完成509個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