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單包括拱墅區“千年古運河 如夢新畫卷”、西湖區“寫好生態水文章 描繪水鄉新藍圖——蘭里水鄉的‘共富經’”、余杭區“徑山鎮以治水促產業轉型升級 打通‘兩山’轉化新路徑”、桐廬縣“蘆茨村水美村莊架起致富‘金橋’”,以及淳安縣“汾口生態濕地從‘廢棄采砂場’到‘新鳥巢’的美麗蛻變”等成果案例。
啟動“五水共治”工作以來,杭州以最大決心把治水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充分挖掘杭州鮮明的“水城”特色和悠久的“水韻”文化,通過以水興業,激活“共富基因”。截至目前,杭州連續6年獲浙江省“五水共治”工作優秀市“大禹鼎”銀鼎,連續7年榮獲美麗浙江考核優秀,群眾治水幸福感指數持續“飆升”。
此次獲評的案例中,西湖區努力做活“水文章”,探索流域生態治理新模式,以“一汪清水”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實現了“蘭里水鄉”的華麗“蝶變”。
“以前,這里又臟又臭,根本沒人來。現在,這里不僅我們這些老居民常來,許多外地游客也來打卡。”三墩鎮繞城村的陳大伯說。
“我們以‘五水共治’、拆違控違、美麗鄉村、小城鎮綜合整治等行動為抓手,打造了4A級蘭里景區,接待游客94萬余人次,團隊接待650余批次,同時引進了總投資5.4億元的大型現代農業產業園。”西湖區治水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如今,優美的生態環境和優質的營商環境還吸引了一大批“互聯網+”“高科技+”等高質量的綠色產業相繼落戶周邊紫金港科技城,助力經濟社會全方位高質量發展,同時也助力農民實現增收致富,“農民通過房租增收、勞動增收以及地租增收,人均年收入從34199元增長到44631元。”
淳安縣則通過治水,將一個“廢棄采砂場”升級為“水清景美”的生態濕地公園。汾口鎮武強溪生態濕地公園,蘆葦、鮮花、觀景臺、漫步道等代替了原廢棄采砂場,徹底改變原先臟亂差現象。生態濕地景觀帶有效串聯書畫梓桐、樂水姜家、蠶意浪川、紅色中洲等鄉鎮旅游資源,累計接待游客20余萬人次,帶動汾口鎮及周邊村莊旅游業發展。
從保護水生態,到挖掘水文化,再到做活水經濟,杭州一直在積極探索“以治水促產業轉型升級”的新路徑。
今年,省治水辦還評選了“水之旅”精品路線,余杭區“水美余杭 良渚文化之旅”路線成功入選。該路線將余杭塘河、良渚遺址公園、北苕溪、黃湖青山村龍塢水庫等景點串聯在一起,生態游、文化游、鄉村游等旅游業態進一步完善。
治水惠民生,興水促發展。
“接下來,我們將緊緊圍繞‘保亞運、奪金鼎’的目標要求,全力推進治水體系和治水能力現代化,輻射帶動產業發展,為奮力推進‘兩個先行’貢獻治水力量。”市治水辦相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