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指出,到2025年,中心城區、城市副中心入戶智能遠傳水表安裝和農村地區用水計量收費基本實現全覆蓋,專業化供水運營服務體系基本建立,供水運營服務監管體系全面建成,供水監管服務水平和保障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圍繞構建完善城鄉供水設施體系,《方案》指出加快補強中心城區供水弱項,建成海淀區溫泉水廠、豐臺區河西第二及第三水廠,新建(改建)供水管線110公里,完成43個自建設施供水住宅小區(單位)置換任務,完成老舊供水管線消隱改造300公里。同時,加快城市副中心供水設施建設,建成南水北調通州水廠(二期),新建(改建)供水管線100公里,完成17個自建設施供水住宅小區(單位)置換任務;加快完善平原新城供水設施體系,建成昌平區地表水廠,推進房山區丁家洼水廠和良鄉鎮中心區供水廠、順義區地表水廠、大興區黃村水廠(二期)和大興國際機場水廠建設;強化鞏固其它城鎮地區供水設施體系,建成門頭溝區門城水廠。
北京市將逐步擴大城鄉公共供水向農村地區延伸,將公共供水管網周邊100個行政村納入供水覆蓋范圍。對暫不具備納入公共供水范圍條件的行政村,分批實施供水設施更新改造,預計2025年底完成村莊供水站標準化改造提升工程300處。
《方案》明確科學劃定市、區、鄉鎮、村四級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范圍)。健全飲用水水源保護政策、標準,嚴格實施飲用水水源安全評估制度,完善飲用水水源地目錄管理制度,健全水源地保護技術規程,加強對各區水源保護工作的監督指導。北京市將健全完善供水監管體系,強化水質檢測,加強供水運營服務質量監管,推動出臺《北京市供水管理辦法》等制度,進一步完善供水行業標準體系。
北京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供水是城市生命線工程,全面實施供水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目的就是進一步保障城鄉居民飲水安全,推動首都供水高質量發展。同時將廣泛開展供水設施保護等法律法規和相關知識宣傳普及,強化城鄉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質信息公開,推動形成全社會廣泛參與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