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渝西地形以低山丘陵和平行嶺谷為主,丘陵和平壩面積超過75%,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新增產業和人口的重要聚集區域。受限于地理條件,渝西區域內人均擁有水量僅581立方米,遠低于全市(人均1882立方米),屬于水資源緊缺地區。
為滿足渝西地區11個區和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等近1000萬人的供水需求,在國家發改委、水利部等部委大力支持下,重慶水利部門組織國家及市級相關單位、專家在充分規劃論證的基礎上,創造性的采用“南片大集中、北片小組團”的水資源優化配置格局,連接長江和嘉陵江實現兩江水源互聯互通、互補互濟的水安全保障網。
據悉,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是重慶市歷史上投資最大、涉及面最廣、受益人口最多的重大民生項目,初設批復總投資143.45億元,享受國家172項重大水利項目政策支持,納入了國務院同意實施的2020—2022年150項重大水利工程名單,也是重慶市納入國家“十四五”規劃的8個重點項目之一。

中電建路橋集團有限公司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EPC總承包部總工程師劉鵬介紹,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充分利用渝西地區現有水源,通過抽提長江、嘉陵江過境水,新建長江金剛沱、嘉陵江草街等泵站20座、調蓄水庫1座、輸水管道448公里(其中隧洞81公里),優化水資源配置,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支撐區域綠色發展,構建起安全可靠的水安全網絡保障體系。
重慶市水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金剛沱泵站是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南片大集中”的首級水源泵站,更是形成長江、嘉陵江兩江互濟的水資源配置格局的“龍首”工程。金剛沱泵站土石方開挖總量約310萬立方米,最大垂直開挖深度81米,是重慶市歷史上裝機規模最大、基坑開挖最深的泵站。工程建成后,將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和“一區兩群”協調發展提供堅實的水利支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