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城鄉水務一體化建設工作已初見成效,極大緩解實驗區用水需求。同時,在網格化供水主管網的基礎上,新鋪設的配水管道已經覆蓋主島各村,供水管網已逐步完善。北部自來水廠、離島供水等多個項目正加快推進,預計今年可基本實現主島城鄉供水一體化。
一、規劃先行,釋放城鄉水務新功能
1.高起點。習近平總書記為平潭擘畫了“一島兩窗三區”戰略定位,實驗區發展正面臨著新的歷史機遇。結合平潭國際旅游島高標準定位優勢,平潭率先全面開展城鄉水務一體化規劃建設。2019年12月30日,《福建省水投集團與平潭綜合實驗區城鄉水務一體化合作項目》正式簽約落地,使平潭成為福建省首個率先全面開展城鄉水務一體化規劃建設的市(區);2020年3月18日,《平潭綜合實驗區城鄉供水一體化規劃》通過福建省水利廳評審,并于7月20日獲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批復。
2.高目標。通過各項目建成投入使用,自來水普及率將由現狀55.73%提升至96%以上,1000噸/日以上水廠的供水服務人口比例將由現狀44.65%提至98.4%以上,受益人口將達到44.64萬人。
3.強生態。平潭由以海壇島為主的126個島嶼組成,生態環境相對獨立,但也十分脆弱。通過實現城鄉一體化供水,將有效減少對地下水開采以及防止超采導致區域地下水位下降引發海水侵入淡水層。
4.多元化。合理配置生活、生產及生態用水,構建多元化供水格局。通過島外調水、島內雨洪收集以及中水回用等水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配置多元化“分級分質”模式。如:生態水系補給、綠化澆灌、農田灌溉等用水優先利用中水回用。
二、精準施策,彰顯城鄉水務新作為
1.原水“引得進”。平潭屬嚴重缺水區域,原水供給近期主要以島外閩調水為主、島內水源為輔。福建省平潭及閩江口水資源配置(一閘三線)工程為全國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其中,“一閘三線”平潭段由省水投(平潭)水務公司負責實施建設,項目通水后,平潭將新增島外調水能力75萬噸/日。目前“一閘三線”工程平潭段項目已基本完工,并做好與福清段對接的準備。
2.制水“供得出”。平潭共規劃南、北部水廠各一座。目前南部水廠已擴建完成,供水規模從原有10萬噸/日提升至15萬噸/日,滿足近期主島用水需求;北部水廠(供水規模7.5萬噸/日)正在加快推進建設。
3.供水“用得上”。結合“小水接大水”等項目建設,促進已建管網及節點的貫通,并投入使用,同步加快推進離島供水工程論證及前期工作,為實現全區供水一體化創造條件。
4.服務“提質增效”。一是以平潭金井灣商務營運中心、68小鎮為試點,探討逐步向旅游景區、高端酒店、高端住宅、高鐵站等場所建設直飲水設備,提升景區游客及用戶體驗,展現實驗區國際旅游島形象。二是以供排水“提質、增效”為目標,充分運用數字孿生、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5G、水力模擬等信息技術,深入推進平潭水務數字化轉型。
城鄉水務一體化建設,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部署要求,是順應平潭國際旅游島的高標準定位,打造平潭新商亮點,是切實解決實驗區經濟社會發展水資源保障、生態環境保護的迫切需要。省水投(平潭)水務公司將持續秉承為民服務理念,持續發力推進城鄉水務一體化建設,完善城鄉基礎設施,實現由“合格水”向“優質水”提升,進一步提高水務管理服務能力,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