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往常一樣,大清早,安徽省廬江縣樂橋鎮大化村的種糧大戶葉文勝,便會沿著鄉村公路散步遛彎。
眼瞅著“地塊塊、矮埂埂、渠彎彎”的“巴掌田”,變成了土地平整、設施齊全高標準的“整片田”,葉文勝感慨地說:“我承包的都是小塊田,有一畝多的、有幾分的,高低不平,條塊雜亂。過去種田,水不夠用,趕上干旱天氣,只能望天收。如今有了高效設施,再也不用犯愁了。”
葉文勝介紹說,大化村位于廬江縣的最南端,地形地貌復雜多樣,山地和丘陵占比較高,是全縣幾個有名的“旱疙瘩村”。地塊分散,缺水嚴重,靠天收成,產出低下……這是曾經大化村農業生產的真實寫照。
提起以前的情況,葉文勝顯得十分無奈:“那時候灌溉用水,我們騎車帶著笨重的水泵出門,拖著幾十米長的水管在田埂上四處奔跑。由于水滲透量大,不僅浪費水資源,而且費時費電。一天下來灰頭土臉,渾身泥水。”
“種了幾十年田讓我越來越覺得,沒有水利保障,這田壓根兒就沒法種。”去年,廬江縣在大化村實施高標準農田高效節水灌溉項目,葉文勝的承包地正好在范圍內。
這位高效節水農業發展的受益者露出一臉喜色:“高標準農田建設是造福農民的大好事啊,使糧食豐收有了保證,給我們帶來的便利和實惠,成了大家奔富路上的‘聚寶盆’。”
廬江縣白山鎮同春村的村民阮騰云,見證了高效節水農業發展帶來的點滴變化。
在同春村蔬菜產業園的智能日光溫室里,阮騰云通過手機APP操作,網絡智能系統即可控制滴灌節水設施,滴管的小孔上涌出滴滴清水,滲入蔬菜根部。
同春村蔬菜產業園實施的水肥一體化項目,是一套完整的農業科技系統,系統接入土壤檢測、小型氣象站、衛星無人機遙感等數據資源,通過智慧平臺的科學分析蔬菜長勢,實時提出定制化的管理方案。
“以前澆地都是大水漫灌,一畝地要用水七十立方米左右,用了滴灌設備,變澆地為澆蔬菜,這些水能澆六畝多地。再加上省出的電費和人工費,產業園180畝菜地的灌溉成本,從上萬元減少到2000多元。”阮騰云算起節水賬。他說,引入智慧高效灌溉設備,擰緊了農業的“水龍頭”,助力農作物生產節本又增效。
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節水,高效節水技術有力促進了現代農業的蓬勃發展。
高效節水農業發展,關鍵是節水措施的有效實施。跟著廬江縣干渠管理所工管股長陳家和,走進該縣郭河鎮農業水價改革綜合試點項目的調度控制室,只見灌區信息化綜合管理系統大屏上,清晰地看到閘門控制頁面顯示著各個渠閘開關狀態、閘前水位、即時流量等數據和信息。
陳家和說,這個系統連接著灌區的測控一體化閘門、流量傳感器和輸水電磁閥,通過這些分布在灌區放水口的設備,遙測各個地塊的用水量,輕松實現精細化灌溉。
“最近幾年,我們還啟動實施水權改革,根據灌區總用水量,把用水指標分配到鄉、村、組、戶,對超定額用水實行累進加價,以水價杠桿倒逼農業節水。”陳家和介紹,現代化灌區的建設,引領農業節水發生了“蝶變”,“廬江灌區已成為全國‘水效領跑者’。”
廬江縣是“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農業改革與建設試點縣”,目前糧油年種植面積210多萬畝,蔬菜播種面積29萬畝。農業是用水“大戶”,探索如何提高用水效率、加快推進水資源利用方式、促使農業和農村經濟健康有序發展勢在必行。
近年來,廬江縣積極踐行“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堅持“節水優先”,把節水作為受水區的根本出路,長期深入做好節水工作,緩解農業生產缺水矛盾,走出了一條可持續的高效節水農業發展之路。
留住“天上水”,是廬江縣強化水治理、保障水安全的一大突出亮點。該縣堅持把創新理念融入節水工作,千方百計收集、貯存、使用降水,實行雨洪蓄積戰略,大力實施滯洪工程,增加田間管網建設,將“天上來水”成功留下來成為農業灌溉用水,把節水改造交融灌區發展的方方面面。
節省“地表水”,是廬江縣強化水治理、保障水安全的一條典型經驗。該縣不斷強化節水與水源置換綜合施策,以特色農業產業發展為契機,積極推廣滴灌、管灌等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初步建立與水資源狀況相適應的高效節水型農業結構,形成合理用水、協調發展的現代農業發展新格局。
用好“增產水”,是廬江縣強化水治理、保障水安全的又一成功做法。該縣實施灌區改善保護提升工程,以灌區信息化建設為抓手,加快“智慧灌區”建設,同時完善用水機制,積極探索水權流轉方式,實現了從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粗放用水向高效用水、過度使用向主動節約的根本轉變。
統計數據顯示:去年大旱之年,廬江農業生產獲得全面豐收,全縣糧食總產75.81萬噸,同比增長2.06%;秋種油菜13.17萬畝,較上年增加3萬畝;蔬菜產量55.78萬噸,增長率達4.2%。這得益于該縣水利高質量發展。
作為親身參與高效節水農業發展的實踐者,廬江縣水務局局長朱長武倍感自豪:“在影響農業生產的諸多要素中,水的增產效用最為突出。最近幾年,我們把節約用水、提高用水效率放在突出位置,推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安全利用,水利建設綜合效益不斷顯現,已成為農業穩產增產的主力軍。”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全面節約戰略,推進各類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朱長武語氣堅定地說,廬江縣水務部門會繼續在全面加強節水、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的前提下,統籌加強需求和供給管理,扎實做到開源節流增效多管齊下,加快構建節水蓄水調水體系,開發有限資源的無限潛能,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
朱長武表示,接下來,廬江縣將以完善節水工程體系建設為基礎,以健全農業水價形成機制為核心,大力推進實施節水行動,著力解決區域性、季節性、工程性、結構性缺水問題,不斷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保障糧食安全及主要農產品供給、農民持續增收、現代農業發展和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促進共同富裕提供強有力的“水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