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鬧元宵。在湖北武漢,漢口里廟會上游人如織,舞龍舞獅,鑼鼓喧天,熱鬧非凡。
人間煙火,最撫人心。
今天的中國,是充滿生機活力的中國。消費市場加速回暖,投資保持平穩增長,重大項目開工火熱……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逐步在市場需求、產業體系、人力資源、軟硬基礎設施等方面形成了超大規模市場優勢。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體制優勢,有超大規模市場的需求優勢,有產業體系配套完善的供給優勢,有勤勞智慧的廣大勞動者和企業家等人力優勢,只要把各方面的優勢和活力真正激發出來,就能夠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和大國戰略博弈中始終立于不敗之地。”
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日益顯現
當清晨的陽光透過落地窗射入酒店房間,到海南三亞“錯峰度假”的北京市民趙娜從睡夢中醒來。她帶著父母和3歲的女兒去看海、逛水族館、品嘗特色美食,盡情享受兔年春節的“收官之旅”。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
今年春節假期,全國國內旅游出游3.08億人次,同比增長23.1%;春節檔國內電影票房為67.58億元,同比增長11.89%……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際合作中心研究員黃永富介紹,隨著我國疫情防控措施優化調整,線下消費顯著復蘇,各地商場、影院、旅游景點等紛紛恢復營業,人們生產和生活逐漸有序回歸正常。
消費是最終需求,對經濟具有持久拉動力。而消費需求旺盛,正是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的真實寫照。
“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小池塘。”
我國是一個擁有14億多人口、人均GDP超1.2萬美元、中等收入群體規模超4億人的經濟大國。截至2022年6月底,全國登記在冊市場主體1.61億戶,較2021年底增長4.4%。當前,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日益顯現。在黃永富看來,超大規模全國大市場蘊含著巨大消費能力。
同時,也要認識到,我國既是“世界市場”,又是“世界工廠”。我國是全球工業門類最齊全的國家之一,制造業規模居全球首位,220多種工業產品的產量居全球第一。2022年,我國繼續保持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全年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20萬億元。
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黃衛挺認為,目前,超大規模市場已成為我國重要戰略性資源和新的比較優勢。從市場規???,我國同時擁有龐大的產業需求和旺盛的消費需求。從市場潛能看,超大規模市場體量具有更強的規模效應和范圍效應,可更好攤薄營商、研發和推廣成本,激發出更為強勁的創新動力。
內需的支撐作用明顯增強
“起步就是沖刺,鉚足干勁趕進度!”1月30日,山東濰坊壽光市2023年重點項目集中開工。此次集中開工的50個項目總投資達415.8億元,涵蓋現代農業、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等多個領域。
2月1日,貴州省2023年一季度687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3767億余元。貴州省將今年確定為“項目建設年”,將全力擴大有效投資作為今年重點工作。
新年伊始,全國多地重大項目建設如火如荼。
國家發展改革委投資司有關負責人表示,我國投資系列政策持續發力顯效,制造業投資和基礎設施投資支撐作用顯著,高新技術、社會民生等領域投資保持較快增長,投資結構持續優化升級。
投資的關鍵作用進一步增強,是我國擴大內需取得顯著成效、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充分發揮的重要表現。
大國經濟具有內需為主導的顯著特征。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在深度參與國際產業分工的同時,不斷提升國內供給質量水平,著力釋放國內市場需求,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內需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明顯增強。
“著力擴大內需,是把握發展主動權、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的重要支撐和實踐路徑。”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綜合形勢研究室主任、研究員郭麗巖說。
去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十四五”擴大內需戰略實施方案》,對實施擴大內需戰略進行了長遠謀劃。
放眼未來,要建立起擴大內需的有效制度,釋放內需潛力,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加強需求側管理,擴大居民消費,提升消費層次,使建設超大規模的國內市場成為一個可持續的歷史過程。
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
今天的中國,是緊密聯系世界的中國。
在首屆進博會亮相后,秘魯羊駝玩偶品牌“溫暖駝”迅速走紅,訂單數量大幅增長。“溫暖駝”創始人之一馬玉霞告訴記者:“中國大市場讓我們著迷。”
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284家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參展,按一年計意向成交額達735.2億美元,再創新高,比上屆增長3.9%……
《世界開放報告2022》如此評價:“連續五年如期舉辦進博會,讓中國大市場成為世界大機遇,釋放了中國全面擴大開放、加強國際合作的積極信號,展現了同世界分享市場機遇、推動世界經濟復蘇的中國擔當。”
“中國大市場是充分開放的大市場。”郭麗巖說。實際上,我國國內市場規模日益擴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開放。
黃永富感嘆:作為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我國是世界經濟大循環的關鍵樞紐和進口要地,這樣的大市場,誰想錯過?
如今,我們已踏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正向著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是立足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統籌發展和安全作出的戰略決策,是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的戰略部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撐,也是大國經濟優勢所在。
黃衛挺表示,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過程中,要用好用足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加快建成新的全球消費中心,形成供給和需求相互協調、國際和國內循環相互促進的超強超大經濟體。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支持企業深耕國內市場,培育更多充滿活力、持續穩定經營的市場主體。
跋山涉水不改一往無前,山高路遠但見風光無限。
日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更新內容,大幅上調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至5.2%。
專家表示,2023年,我國經濟巨輪必將破浪向前,奏響更加雄渾壯闊的歷史交響,書寫更加燦爛輝煌的發展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