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岔河水庫
易門縣堅持以推動新階段水利高質量發展為目標,以白龍水庫、岔河水庫、大谷廠水庫等重大水源工程為節點,以“擴、連、調、供”四大工程為抓手,以推進水價改革、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為引擎,加快構建縣域水網主骨架,打通縣域水網大動脈,著力推進城鄉供水、高效節水、智慧水利三張網和智慧水利數字一中心建設,補齊水利基礎短板,提升水利設施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以易門“水利之變”推動“玉溪之變”“易門實踐”,為服務和融入玉溪“一極兩區”、打造易門“一區兩城”、推動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水利支撐。

織密城鄉供水“一張網”
緊扣水質、水量、保證率三個關鍵,聚焦部分農村地區供水小、散、弱等突出問題,圍繞構建城鄉供水同源、同網、同質、同價、同服務的“五同”供水格局目標,注重滇中引水、岔河水庫等“大水源”優化配置,強化縣城自來水廠、六街二水廠等“大水廠”功能發揮,全面推進集中化、區域化、規模化、數字化供水模式,加快推進投資1.70億元的農村供水保障3年專項行動、投資5.50億元的易門縣城鄉供水一體化等項目建設,農村飲水質量全面提升,農村供水保障水平明顯提高。
織密高效節水“一張網”
圍繞農業產業發展提質增效,優化提升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灌區水資源利用和管理效率,加快推進農業水價改革,通過引入社會資本、申請國家專項債券、爭取上級資金等多種投融資模式,投資10.8億元易門縣全域現代化水網建設項目已開工建設,投資4.3億元的整合水資源高效配置利用項目已被列入省級重點項目庫,投資1.29億元的扒河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已通過省級評審,項目建成后29個灌區、10.60萬畝耕地實現高效節水灌溉全覆蓋。

織密智慧水利“一張網”
強化水資源監管。以全域現代化水網、城鄉供水一體化等重大項目建設為依托,完善岔河、大谷廠等水源工程、各單元灌區、各片區供水工程計量設施、在線監測系統,優化水資源配置。強化水利工程監測。時刻繃緊安全生產這根弦,近5年來,累計向上爭取資金6739萬元,完成病險水庫除險加固20座,實施水庫雨水情測報、大壩安全監測等項目46件,水利工程安全管理和風險管控能力全面提升。強化水旱災害防御。累計投入資金126萬元,建成山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1套、自動雨量站22個、自動水位雨量站6個,水旱災害防御能力明顯增強。
打造智慧水利數字“一中心”
積極探索數字孿生水網建設新實踐,堅持大系統規劃、分系統建設工作思路,整合全域現代化水網、易門縣扒河灌區水量計量設施、小型水庫安全運行等項目資金5500余萬元,構建水庫工程管理、實時監管河湖排污、取水計量、地下水綜合監管等系統,著力打造具有監測、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分析等功能為一體的全省一流智慧水利數字中心,完善水利“數字大腦”、打通水利“數字神經”、延伸水利“數字末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