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農村水利治理規劃(2021 — 2030 年)》審議通過
羊城晚報訊 記者李煥坤報道:農村水利與農業發展、農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也是實施 " 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 " 的關鍵。2 月 3 日,16 屆 30 次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廣州市農村水利治理規劃(2021 — 2030 年)》(簡稱《規劃》)。根據《規劃》,到 2025 年,廣州農村水利現代化治理能力大幅提升;到 2027 年,廣州農村水利治理基本實現現代化;到 2030 年,廣州市農村水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基本建成平安綠色生態水網。
根據《規劃》,廣州市將在全面實現黃埔、番禺、南沙農村市政自來水全覆蓋建設任務的基礎上,繼續推進白云、花都、從化、增城的農村供水規模化標準化建設,有條件的地區,加建供水加壓站,盡量延伸市政供水管網,以市政自來水供水;市政供水管網無法覆蓋的地區,增建或改建凈水設施和消毒設施,更新改造供水管網,確保農村供水水量充足,水質達到國家飲用水衛生標準。
《規劃》提出,到 2025 年,農村集中供水水量穩定,水質達標,農村供水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農村自來水普及率穩定在 100%,規模化覆蓋人口比例達到 99% 以上;到 2027 年,全面完成農村老化供水設施改造工作,最大化普及農村市政自來水供水。
在農村,水利防汛抗旱能力關聯著農民的生產生活安全。根據《規劃》,廣州將大力推進中小河流治理和農村澇區治理。到 2025 年,重建、改建或新建澇區電排站項目 22 宗。
廣州還將通過對病險水庫(山塘)、水閘的除險加固,解決水庫、水閘帶病運行的隱患。同時,推進黃埔、花都、增城、從化納入國家規劃的山洪災害防治縣非工程措施建設;對黃埔區農村基層防汛預報預警體系和黃埔、花都、增城、從化等 4 區山洪災害防治項目中已建成的水雨情監測預警系統進行升級改造;繼續推進萬頃沙圍、蓮花圍部分薄弱地段海堤達標改造,加快補齊廣州市鄉村防潮體系建設短板,完善防潮體系。
農村水利設施治理的另一個工作重點,是提升農村水利行業監管能力。《規劃》明確提出,合理完善農業用水價格,逐步推行分檔水價制度。根據全省農業用水定額核定的廣州市農業用水總量,逐步實行農業用水定額管理和總量 " 封頂 " 政策,并按不同作物和養殖產品,合理制定農業用水定額。根據計劃,到 2027 年,廣州市基本形成具有廣州特色的農業水價管理模式,農業用水價格總體達到工程運行維護成本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