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歲的胡選富家在云南會澤縣雨碌鄉陽山村,過去20多年,他和小組的18戶村民全靠水窖供水,水窖水來自下雨時房檐上的雨水。每到冬春旱季,大家必須省著用。遇上持續干旱,得靠政府送水。“再往前,我們吃水就要到1公里外的地方背水。”胡選富說。
胡選富家在平均海拔超過2300米的半山緩坡上。因為缺水,種植的玉米、土豆基本屬于“望天收”。如今,這樣的局面將被改變。
“守著江水沒水吃已成為過去。”陽山村黨總支書記張明波說,村里去年實施提水工程,把江水提升至高海拔地區,村民告別小水窖,用上自來水。在解決吃水難題的同時,大家發展產業的動力也增強了。
2021年,云南啟動農村供水保障3年專項行動計劃,鞏固提升農村人口飲水安全。截至2022年底,累計開工項目1648項,完工1105項;改變了15.15萬依靠水窖供水人口和17.82萬水窖輔助供水人口的供水方式,解決了40.60萬因旱拉水送水人口的供水保障問題,同步提升了154.74萬城鄉人口的供水保障水平。
德欽縣是云南省平均海拔最高的縣,春節期間,該縣農村飲水安全服務中心主任取追仍在升平鎮水源點進行排查。她說,受干旱、降雪等天氣影響,一些水源點容易發生變化,要及時做好排查工作,保障群眾用水安全。
由于地形、氣候以及群眾居住分散等條件限制,德欽縣農村供水大多采取分散式供水模式。為提升群眾的飲水質量,當地啟動實施了“水質凈化”項目,免費為單戶群眾安裝凈水設備,已有2.5萬余名群眾受益。
近年來,云南還不斷提升邊境村的供水質量。2022年底,由云南建投集團水投公司建設的99項沿邊行政村農村供水保障工程實現通水。
云南騰沖市猴橋鎮猴橋社區群眾用上了自來水。(受訪者供圖)
“水源點大都離村莊較遠、道路不暢。”云南建投集團水投公司總工程師羅宇凌說,為保障建設物資運抵,他們通過人背馬馱運送物資超過1000噸,如期完成建設任務。
云南邊境村供水保障工程的施工現場。(受訪者供圖)
騰沖市明光鎮麻櫟社區是一個邊境社區,群眾都已用上自來水,但每年11月至次年4月為當地的枯水期,加之群眾用水量增大,供水壓力增加。該社區黨總支書記蘇成玖說:“2022年社區投入300多萬元實施了水源點連通擴建工程,如今枯水期的水壓也能得到保障。”
騰沖市水務局副局長黃學斌介紹,當地通過新建取水壩、取水池、輸水管道等項目,鞏固提升了1.99萬人的供水保障,沿邊村群眾的飲水、用水質量得到明顯提升。
云南省水利廳相關負責人介紹,農村供水保障3年專項行動實施以來,各地加快農村供水保障工程建設,374個沿邊行政村供水保障工程建設任務全面完成,提升了51.5萬名沿邊群眾的供水保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