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漢鐘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梁懌韜 通訊員 趙雪峰
今年的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3年廣州將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構建綠美廣州生態新格局。8日,廣州市水務局黨組書記、局長姚漢鐘接受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采訪時表示,廣州市水務局將鞏固此前的治水成果,落實政府工作報告所提出的工作安排,補齊治水工作存在的短板和弱項,全力保障江河安瀾、秀水長清、潤澤民生。
持續推進“1號議案”落實,治水成果顯著
“治水工作,一直受到廣州市民重視。”姚漢鐘表示,不少市民記得廣州河涌曾有過的“黑臭”史。在2017年,林永亮等41名廣州市人大代表聯名提出的《關于全面加強水環境治理和保護工作的議案》,還曾被廣州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列為“1號議案”。從2017年到2021年,廣州各級水務部門持續推進“1號議案”的落實。截至2021年,“1號議案”提出消除147條黑臭水體等目標已實現;該議案的辦理情況在2021年廣州市第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五十九次會議上,獲充分肯定。
姚漢鐘介紹,過去一年,廣州各級水務部門繼續推進廣州治水工作,累計完成合流渠箱清污分流改造350條,建設達標排水單元2萬個,20個地表水考核斷面全面達標,上述工作,繼續鞏固廣州“水更清”成果;過去一年,廣州新建碧道200公里,建成珠江沿岸品牌示范段11.7公里,南崗河入選國家首批幸福河湖建設項目,上述工作,讓市民游客共享廣州“水更清”成果。過去一年,廣州成功防御多輪強降雨和“馬鞍”等臺風,海綿城市示范建設獲中央績效評價最高檔,上述工作,讓治水目標不滿足于“水更清”,還延伸到“更安全”層面。這些治水成果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當中,對參與上述工作的水務工作者是極大的肯定。
全力保障江河安瀾、秀水長清、潤澤民生
“在取得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認識到治水工作沒有終點,還存在不少短板和弱項。”姚漢鐘表示,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污染防治攻堅成果不夠穩固”問題,提示著廣州水務工作者不能滿足于現有的成績。在提出問題的同時,政府工作報告中還提到要深化河湖長制,加快合流渠箱改造及排水單元達標建設,大力推進番禺治水攻堅戰,完善黑臭水體治理工程體系和管理體系,力爭重點區域一級支流全面消除劣Ⅴ類水,鞏固提升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達標成效;深化節水工作,推進北江引水、牛路水庫、南大水庫、沙逕水庫等工程建設;提高防災減災救災和重大突發公共事件處置保障能力,加強應急救援力量建設,完善應急值守和應急響應體系等2023年工作安排。這些安排,指明了2023年廣州各級水務部門的工作導向。
姚漢鐘表示,廣州市水務局將落實政府工作報告中有關2023年的工作安排,持續深化河湖長制工作;按照廣州第4號和第9號總河長令有關要求,落實合流渠箱改造和排水單元達標建設工作;在2022年,廣州市水務局已通過派駐下沉工作組的方式,協助番禺區推進治水攻堅工作,未來還將繼續推進當地的治水工作,鞏固廣州治水成果;廣州將持續深化節水工作,落實國家部委對廣州作為國家節水型城市的有關要求,并推進一系列兼具防洪和后備水源功能的水利工程,落實《廣州市推動供水補短板強弱項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無論是廣東省“851”水利高質量發展藍圖,還是廣州市“621”水務高質量發展實施路徑,均指出治水工作不僅要達到“水凈水美”的目的,還要提升防洪能力,構建防洪安全網,在供水保障上做到安全優質,在污水治理中做到安全高效。廣州市水務局將繼續落實廣東省“851”水利高質量發展藍圖,及廣州市“621”水務高質量發展實施路徑相關要求,在建設江河安瀾的水安全、秀水長清的水環境、潤澤民生的水資源等方面取得嶄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