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北京市通州區新潮嘉園小區庭院線和外部供水管線實現勾頭通水,660多戶居民告別自備井井水,喝上了市政管網自來水。自此,北京市水務部門組織市自來水集團,會同屬地政府提前超額完成了2022年度自備井置換任務,累計完成35個小區(單位)的自備井置換工作,新增5萬余市民喝上了更加安全、放心、優質的市政自來水。目前,全市已累計完成1099個小區(單位)的自備井置換工程,145萬余人因此用上市政自來水。
“南水”進京置換自備井
由于水資源緊缺以及歷史原因,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北京的部分機關、企業、院校和小區自行開鑿了一批水源井,以滿足其日常用水需求,這就是自備井。2014年,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正式通水,每年約10億立方米的長江水奔流北上潤澤京城,北京迎來了自備井大規模置換的良機。
“自備井置換就是將供水水源由自備水源井的井水切換為市政自來水,置換后的水質、水壓、水的口感等均有明顯改善。”北京市水務局供水管理處相關負責人周政表示,北京市水務部門在“南水”進京后啟動實施了自備井置換工程,為的就是充分發揮南水效益,提升居民用水品質,讓更多市民喝上放心水。
千余個小區完成置換
豐臺明春苑小區,自備井供水的水質差、水壓不穩等問題困擾了居民十余年;通州新潮嘉園小區居民也因為自備井水的水堿大等問題,一直盼著引入市政自來水……可這些老舊小區基礎設施條件差,加上還有拆遷、產權等歷史遺留問題,置換工作開展起來并不容易。
為此,在明春苑小區,市水務部門協調各方多次現場辦公,最終敲定了非開挖的管線施工方案,用新技術和新工藝實現保護古樹、減少拆遷、加快進度的目標;在新潮嘉園小區,市、區兩級水務局會同市自來水集團、街道、社區、物業等多家單位反復商討,廣泛征集居民意見,確定施工方案;在朝陽區雙合家園小區,街道發揮“吹哨報到”機制,在市水務局的協調下,相關部門通力協作,破解管線變更、鉆路穿河等難題,讓小區居民如愿喝上市政水。
據了解,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計完成1099個小區(單位)的自備井置換工程,145萬余人因此用上市政自來水。
“到‘十四五’末,中心城區和城市副中心具備條件的自備井供水小區(單位)將全部進行置換。”周政表示,“十四五”期間,市水務部門將因地制宜、分類施策持續推進自備井置換工作。對暫不具備置換條件的小區(單位),也將進一步強化對自建供水設施的監督檢查,尤其加強水源防護、消毒設施運行以及水質檢測等管理,確保市民用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