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宏網山東10月14日電(記者 趙鴿)10月14日上午,山東省委舉行“山東這十年”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十三場。記者獲悉,黨的十八大以來,是山東省全面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十年。

會上,山東省水利廳黨組書記、廳長劉中會介紹,十年來,全面落實“四水四定”原則,建立水資源全程管控、節約集約、制度保障等機制,深入落實水資源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十年來,持續完善用水定額體系,省級現行有效用水定額值1607個,涉及218個行業類別,覆蓋農業、工業、生活服務業等主要用水行業;全省化工園區和省級新區全部開展規劃水資源論證。十年來,嚴格用水計量管理,依法從嚴整治違規取用水行為,全省工業和生活用水計量率接近100%,自備水源用水戶和年用水量1萬立方米以上的公共管網用水戶全部納入計劃用水管理范圍,水資源剛性約束作用有效發揮。在國家組織的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中,我省連續7年獲得優秀等次,“十三五”時期因工作成效突出,受到國務院辦公廳通報表揚。
“為有效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山東省在全國率先制定實施了用水總量控制管理辦法,并被水利部確定為全國首批加快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試點省。”山東省水利廳水資源管理處處長李光說道:“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在水資源管理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創新實踐,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實現了從探索建立到逐步完善,全省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能力明顯增強。”

一是合理分水。將國家分配給山東省的用水總量控制目標逐級分解下達到各市;全面完成跨設區的市河湖水量分配,15個市實現了“分水到縣”;已確定8河1湖生態流量保障目標,印發大汶河、大沽河、小清河等6條重點河湖生態流量保障方案;16個市全部制定市級生態流量保障重點河湖名錄。
二是管住用水。堅持“四水四定”原則,在全國率先出臺《工業園區規劃水資源論證技術導則》等地方標準,從規劃決策源頭充分考慮區域水資源承載力;開展取用水管理專項整治行動,核查登記取水口85萬個,對無證取水、不按規定取水等違規問題督導整改。嚴格用水計量監控管理,啟動水資源稅遠程在線監控管理改革,全省工業和生活用水計量率接近100%。
三是科學護水。2016年實施全省地下水超采區綜合整治以來,通過采取控采限量、節水壓減、水源置換、修復補源等措施,全省地下水開發量從2015年的83.1億立方米減少到2021年的66.8億立方米,平原地區地下水位平均上升1.39米,地下水漏斗區面積縮小40.3%。 四是改革賦能。深入推進水權市場化交易改革,各地水權市場化交易活力不斷激發。今年上半年,全省通過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等平臺完成水權交易4074萬立方米,是2021年全年交易量的1.1倍,交易金額1912萬元。深化水資源稅改革,2021年全省水資源稅收35.8億元,較改革前提高39.7%,全省用水結構明顯改善,取用地下水比例較改革前下降9.0個百分點,非常規水利用率較改革前提高2.6個百分點,價格調節作用持續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