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興旺,是破解農村問題的重要前提。農發行山東省分行精準聚焦產業信貸發展重點領域,堅持“圍繞土地做文章”,持續加大農村土地流轉和土地規模經營、農業科技、農村流通體系貸款和普惠小微支持力度。2016年以來,累計投放產業類貸款1243.6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超40%,目前貸款余額882.1億元,穩居全系統首位,“農地銀行”品牌不斷鞏固提升。
精準聚焦,全力服務“藏糧于地”重大戰略。農發行山東省分行突出耕地和種子兩大關鍵,不斷拓展“農地+五大振興貸”模式,打造“農地銀行”特色品牌。累計審批高標準農田項目25億元,新增高標準農田58.5萬畝。支持加大對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工礦廢棄地復墾、中低產田改造、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等支持力度,累計審批耕地提升類貸款564億元,覆蓋全省16市和70%的縣市區,貸款余額456億元。助力打贏種業翻身仗,以“園區+平臺”模式為重點,累計投放種業全產業鏈貸款47億元,全力支持種業“卡脖子”技術攻關、關鍵核心技術成果轉化、種業基地建設和“育繁推”一體化發展。
先行先試,全力服務農業現代化。依托轄內各地優勢特色產業,將支持“一村一品”與“農業園區”有機結合,促進園區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累計審批農業園區類項目231億元,支持壽光蔬菜、煙臺蘋果等優勢特色產業提檔升級。繪制全省“產業圖譜”和“品牌圖譜”,支持特色產業貸款覆蓋全省16市,累計審批貸款58億元,支持金鄉大蒜、威海刺參、黃河口大閘蟹等18個國家和山東省知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助力“齊魯靈秀地 品牌農產品”叫響全國。積極服務“藏糧于技”戰略,大力支持高端農機裝備、高效種植業、智慧農業、農業農村環保技術成果轉化和各類農業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累計審批農業科技貸款109億元,貸款余額66.8億元。
保通保暢,全力服務農業農村流通體系建設。圍繞《“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支持濟南、青島兩大國家級骨干物流基地和產地、銷地冷鏈集配中心建設,提升冷鏈物流現代化水平。大力服務農產品現代流通網絡和“菜籃子”工程,支持以全國骨干農產品批發市場、國家級農產品產地等為重點的農副產品市場建設和升級改造,以及農貿市場等便民零售終端建設。打通流通“主動脈”,解決流通“最后一公里”問題,貸款4.2億元支持的濟南市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項目(一期果品區)成為江北最大干鮮果批發市場。全力支持農業農村流通新業態發展,支持農超對接、農批對接等產地直供直配模式、農村電子商務和流通新場景,已累計審批農村流通體系建設貸款93億元,貸款余額53.6億元。
紓困解難,全力服務普惠小微企業發展。創新打造“產業圖譜小微貸”產品,促進小微企業融資增量、擴面、降價,在服務實體經濟發展上充分展現政策性金融使命擔當。強力推進服務優化小微企業提升工程,提升普惠小微金融服務質效,累計向373戶小微企業客戶投放貸款40.2億元,普惠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3.6億元,每年均超額完成總行下達目標任務,“支農支小”職能作用有力發揮。
先行先試,全力服務農業現代化。依托轄內各地優勢特色產業,將支持“一村一品”與“農業園區”有機結合,促進園區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累計審批農業園區類項目231億元,支持壽光蔬菜、煙臺蘋果等優勢特色產業提檔升級。繪制全省“產業圖譜”和“品牌圖譜”,支持特色產業貸款覆蓋全省16市,累計審批貸款58億元,支持金鄉大蒜、威海刺參、黃河口大閘蟹等18個國家和山東省知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助力“齊魯靈秀地 品牌農產品”叫響全國。積極服務“藏糧于技”戰略,大力支持高端農機裝備、高效種植業、智慧農業、農業農村環保技術成果轉化和各類農業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累計審批農業科技貸款109億元,貸款余額66.8億元。
保通保暢,全力服務農業農村流通體系建設。圍繞《“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支持濟南、青島兩大國家級骨干物流基地和產地、銷地冷鏈集配中心建設,提升冷鏈物流現代化水平。大力服務農產品現代流通網絡和“菜籃子”工程,支持以全國骨干農產品批發市場、國家級農產品產地等為重點的農副產品市場建設和升級改造,以及農貿市場等便民零售終端建設。打通流通“主動脈”,解決流通“最后一公里”問題,貸款4.2億元支持的濟南市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項目(一期果品區)成為江北最大干鮮果批發市場。全力支持農業農村流通新業態發展,支持農超對接、農批對接等產地直供直配模式、農村電子商務和流通新場景,已累計審批農村流通體系建設貸款93億元,貸款余額53.6億元。
紓困解難,全力服務普惠小微企業發展。創新打造“產業圖譜小微貸”產品,促進小微企業融資增量、擴面、降價,在服務實體經濟發展上充分展現政策性金融使命擔當。強力推進服務優化小微企業提升工程,提升普惠小微金融服務質效,累計向373戶小微企業客戶投放貸款40.2億元,普惠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3.6億元,每年均超額完成總行下達目標任務,“支農支小”職能作用有力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