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興利庫容僅有127萬立方米的白沙水庫是旌德縣城區的唯一飲用水源地。
受持續高溫少雨天氣影響,沒有大江大河的旌德,日供水量達到2萬立方米的白沙水庫告急,已於9月8日停止供水。
丁家山水庫已經成為旌德縣第二水源地。人民網記者 苗子健攝
那麼,如何確保城區供水,將優質水源源不斷輸到千家萬戶?“啟用第二水源地。”旌德縣農業農村水利局副局長蔣永生給出了答案。
“沒有第二水源,是長期以來旌德縣城區安全供水的一個短板。”蔣永生坦言,第二水源地就相當於備用水源。俗話說,“手中有糧,心裡不慌”,備用水源對飲水安全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
早在2019年年底,丁家山水庫取水項目工程就開始掛網招標,並於次年動工建設,去年建成交付。
今年9月8日,在白沙水庫停供的情況下,日供水規模達3萬噸的丁家山水庫供水工程正式通水,接續保障旌德縣城區居民用水。自此,該縣實現“雙水源供水”,為用水安全上加上了“雙保險”。
所謂“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用在這裡,再貼切不過。
蔣永生指出,水資源稟賦條件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備用水源的建設,不僅要有水量要求,同時對水質也有一定要求。
新建的旌德淨水廠。人民網記者 苗子健攝
為了將來自丁家山水庫的優質原水進一步淨化成自來水,旌德縣在距離水庫加壓泵房12公裡處專門新建了一座淨水廠。目前,該淨水廠經調試達標后已同步投產運行。
在離城區不遠的淨水廠,記者看到,一次性可容納6000立方米的清水池清澈見底,智慧化的車間內,各種原水淨化處理裝置正在運行,注入的丁家山水庫原水經過混合、絮凝、沉澱、過濾、消毒等處理工藝后,通過配水管網輸送到城區。
有了備用水源,旱情當前,城區供水是否可以一勞永逸?
在蔣永生看來,事實上,旱情持續下去,丁家山水庫的庫容依舊不能長期滿足城區供水,要想既治標、又治本,從根上解決水源供需矛盾,還得在雙水源的基礎上再上一道“加強險”。隻有這樣,才能徹底解決旌德縣無備用水源、供水能力不足等窘境。
面對今年的罕見旱情,蔣永生天天奔波在農田水利項目的路上,“往年都是上半年防汛,下半年就把重心轉移到中小河流治理,水利工程建設以及農村安全用水等工作上來,但當下節骨眼,都撲到了抗旱保供上。”
鑒於當前旱情,旌德縣還將啟動抗旱應急水源工程建設,從土橋水庫引調水至篁嘉水廠,可引水量約30萬立方米,按照城區日供水2萬立方米的規模計算,能夠滿足15天的用水需求。
俯瞰丁家山水庫。人民網記者 苗子健攝
蔣永生告訴記者,目前旌德縣正籌劃第三水源地,擬在丁家山水庫下游2.7公裡處,興修浣溪河水庫,庫容量是白沙水庫和丁家山水庫總容量的兩倍多,接近1000萬立方米。
該項目有望明年年初動工,待水庫完工輸水后,屆時將徹底解決縣城供需水矛盾,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活用水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