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水質型缺水城市的江蘇省無錫市,一方面水資源十分緊張,而另一方面,每天近百萬噸的城市生活污水經處理后又白白流失,浪費了大量可利用資源。如何才能更好地利用城市再生污水這一可靠的“第二水源”,成為無錫創建環保型城市必須破解的一道難題。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無錫市共有涉及生活污水處理的污水處理廠51家,日處理污水能力達141.5萬噸。而與此同時,在城市建筑施工、工業生產、綠地澆灌、市政環衛、景觀環境等公共用水領域,對再生污水的需求量又十分巨大。與先進國家相比,無錫市污水再生利用率仍然較低。既有旺盛的需求,又有充足的供應,那么再生污水循環使用之路“斷”在何處?怎樣才能打通這“最后一公里”?
洗車場內,大量自來水“理所當然”地用來沖刷車上的污泥;綠化帶中,清澈的自來水嘩嘩流淌……類似這樣的現象在無錫市司空見慣。專家說,由于我國對水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程度較低,長期以來自來水供水實行統一水質標準,致使“高水質、低用途”的用水浪費現象隨處可見。因為用水成本過于低廉,導致了工業用水和城市雜用水不愿意采用再生水作為替代用水。事實上,園林綠化、市政用水、施工用水、工業冷卻水、生活雜用水等,對水質要求并不高,完全可以使用污水處理廠處理后的再生污水。專家說,按照目前實際污水處理量計算,如果無錫市再生污水能有30%得到利用,那么不但可以大量削減污染物的排放,而且可以節約10%的自來水供水量。
除了自來水“價廉物美”外,對企業來說,如何方便地獲取再生污水,也是一個難點。據介紹,目前無錫市再生水的輸送網絡尚不健全,無法供應到用戶終端。一位綠化養護人員說,派車去污水處理廠拉一車再生水,如果算上汽油費和時間損耗,還不如用自來水便宜。此外,無錫市區范圍內河流水系發達,許多企業可以直接從周圍河道取水,成本低廉,如果配套的再生水輸送管網距離過長,用戶分散,那么再生水就缺乏經濟競爭力。
打通“最后一公里”雖然困難重重,但并非不能完成。無錫市編制的《污水再生利用規劃》,針對上述難點提出了應對之策。專家說,應該將再生污水作為水源,納入城市供水體系,有計劃地將其用于那些對水質要求不高的領域。由于管網建設成本較高,通過管網長距離輸送再生水進行回用,對企業而言是得不償失。為此,規劃再生水回用時,要盡可能少建管網,采取“就近供給”的辦法,遍布全市城鄉的數十家污水處理廠,為就近供給提供了可能。
專家同時建議,政府應制定城市供水、污水處理和再生利用的成本核定辦法,對再生水給予財政和稅收方面的優惠,拉開再生水和自來水的差價,從而鼓勵再生水制水單位和利用單位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