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機制和規劃”讓節水工作強起來。根據條例規定,衡水市建立協調機制,細化條例規定,率先在全省建立了節約用水協調機制,明確了節約用水工作協調機制的組成人員、主要職責、工作規則和工作要求,為協調各部門共同做好節約用水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同時,制發了《衡水市“十四五”節水型社會建設規劃》和《關于下達“十四五”期間用水效率控制指標的通知》,提出節水工作的總體要求,向各縣(市、區)下達“十四五”用水效率控制指標。
抓“監督和管理”讓節水工作嚴起來。抓住節水工作“監督、管理”兩個關鍵,相關部門及時組建水政執法隊伍,依法創新開展節水監督管理工作。把握用水關鍵指標,將萬元生產總值用水量納入本市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將用水計劃執行情況、萬元生產總值用水量納入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成效考核指標體系。同時,創新引入信用機制,出臺《節水信用管理制度》,以信用手段促進用水單位提高用水效率。去年年底,衡水市人大常委會就條例貫徹落實情況進行了專題詢問。
借“創建和評比”讓節水工作活起來。開展“縣域節水型社會”創建、“節水型單位”創建、“節水企業”創建活動,高質量完成深州、饒陽、阜城、武邑4個縣(市)的縣域節水型社會創建工作,市司法局、市農業農村局等41家黨政機關創建為市級節水型機關,創建市級節水型企業33家、省級節水型企業15家,以良好的示范帶動作用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
靠“結構調整和技術推廣”讓節水工作實起來。條例聚焦農業農村節水、工業節水、城鎮節水等關鍵環節,大力推進節水新技術應用和行業改造升級,今年新發展棗強縣高油酸花生3萬畝、景縣雜糧種植3萬畝,新增高粱面積3萬畝以上。去年以來,共開展技改節能節水環保項目48個,淘汰關停企業34家。市本級漏損率7.99%,提前達到“到2025年國家城市公共供水管網漏損控制在9%以內”的目標。
以創新“載體與方式”讓節水氛圍濃起來。根據條例中規定的“引導全社會加強對水資源的保護,提高全社會節約用水意識”要求,衡水市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發放1萬冊條例單行本,提升條例的社會知曉度,促進節水常態化、法制化。小規模、分散式、多批次深入市區街道、社區、學校、企業、農村開展節水宣傳工作,發放《公民節約用水行為規范》500余份、省市節水條例1000余冊、條例解讀宣傳畫600余張。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92%,生活污水處理廠再生水利用量達6082.84萬噸,深層超采區地下水位持續回升……在條例的推動下,近年來衡水市這一嚴重的資源型缺水地區實現了“節水蝶變”。衡水市人大常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將進一步加強督導檢查,推動條例貫徹實施,以法治力量助力衡水新時代節水型社會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