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包河,有一家因水而生、以水為親的企業。作為國內最早一批從事水利信息化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安徽沃特水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沃特水務”)長期致力于水利信息化事業,并創造了很多具有時代意義的水利信息化產品。
圖 |首創以水文語音電話替代水文測站電報發送信息
在董事長廖小瑞的辦公室,至今還擺放著一部老式水文信息電話機。“電報年代,我們首創以水文語音電話替代測站電報發送信息,解決了雨水情測報信息上報效率低、成本高的行業難題,并推廣應用到全國20多個省的100多個水利部門。后來在移動通訊普及率不高的年代,我們又創新研發了數據傳輸技術,通過局域內自建網絡、山區超短波組網等傳遞水雨情測報信息。”
圖 |首創在山區超短波組網實現傳遞水雨情測報信息
2012年,沃特水務會同水利、氣象等多家單位,共同組建研發團隊。歷經兩年多的研發,國內水利行業第一個高分辨率面雨量雷達監測及應用服務系統落地運行。該系統實現了惡劣天氣下局部暴雨的精準即時監測預警,并實現冰雹天氣探測、短歷時降雨預報,進一步提高了洪水預報的準確性和及時性。
圖 | 天氣雷達應用服務系統
此后,歷經數年攻關,沃特水務還成功研發“安徽水信息一張圖”,打造省級“防汛大腦”,于全國率先實現“防汛一張圖”;開發天然河道自動在線測流系統,解決了傳統人工測流周期長、頻次低、風險高等問題。
圖 | 生態補償流量監測
圖 | 成功研發天然河道自動在線測流系統
受全球極端氣候影響,汛情與旱情頻發。各級水庫在防洪、抗旱、水利工程安全運行等多項水利業務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水庫信息化建設尤為迫切。
圖 | 小水庫系統展示界面
近年來,安徽全面加快智慧水利建設,建成了小型水庫雨水情自動測報系統等一批重大水利信息化工程項目。
據了解,沃特水務作為全省總集服務單位,參與了小水庫防洪信息化建設的技術規范及標準的制定,并研發了智慧水庫監測預警系統。此外,沃特水務還作為技術支撐核心單位,全程參與了安徽省山洪災害防御系統的研發與建設。
圖 | 基于WaterMap平臺的短期網格化降水預報軟件
值得一提的是,歷經十余年自主研發,由沃特水務傾力打造的WaterMap平臺,一舉解決了國內水利行業“國外GIS卡脖子問題”。
圖 |對水情預報進行研判,提升防汛調度能力。
早監測、早發現、早處置,沃特水務以科技助力了水情測報和智能調度能力的提升,也保障了防汛應急搶險高效有序進行。
圖 | “防汛一張圖”助力全省防汛抗旱工作
2019年汛期,強臺風“利奇馬”來勢洶洶,由安徽水信息系統及時發出預警,提前13小時撤離1.3萬名群眾。2020年夏,受持續強降雨影響,長江流域發生特大洪水。沃特水務臨危受命,持續奮戰幕后,第一時間保障應急搶險數據的上報、在破圩區域緊急建設應急監測站、在環巢湖流域參與應急測流等任務。
圖 | 參加防汛值班,提供先進技術信息保障
據悉,在實現科技防汛抗旱的同時,沃特水務還率先在全國水利行業利用遙感技術、機器學習技術,創新研發衛星遙感智能目標識別預警系統,為河湖生態環保提供技術支持,探索新時期智慧河湖管護新模式。
廖小瑞表示,沃特水務取得的成績,離不開各級政府部門的幫助和支持。“這些年,包河區的防汛、防疫、抗旱等公益活動,我們也都有積極參與。未來,企業會繼續將發展擺在第一位,同步履行好民營企業的社會責任。”
圖 | 積極參與防疫公益行動
初心不改,追夢江河安瀾。在廖小瑞的愿景中,沃特水務將繼續助力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水利、水文、氣象等業務的深度融合,為水資源、水生態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綠色發展貢獻更多積極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