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時黨支部內研究施工方案

進行安全監護

在溝槽內做支護
工地建在哪里,支部就設在哪里,黨旗就插在哪里。今夏以來,鄭州自來水三強公司積極響應上級黨委關于在全體黨員中開展“亮身份、亮職責、亮承諾,爭當時代先鋒”的“三亮一爭”活動要求,加強黨建工作與項目施工同頻共振,在老舊管網改造項目部成立臨時黨支部,全力推進黨建工作向建設工程一線延伸,實施“黨建+項目”,提升工程施工水平。
“黨建+項目”
提升老舊管網施工水平
連日來,鄭州市經七路(黃河路—農業路段)、紅旗路(文化路—花園路段)兩處供水老舊管網改造項目正在緊張施工中。兩個路段分別由鄭州自來水三強公司第一、第二項目部承擔施工任務。
8月26日上午,記者分別來到位于經七路、紅專路附近和經七路、紅旗路附近的兩個項目部臨時辦公活動板房,兩個臨時黨支部將寫有入黨誓詞、黨員義務、黨員權利以及黨員承諾公示牌等宣傳板塊設在了施工一線,使“黨建+項目”有組織、有制度、有教育、有活動、有場所、有標識,深化黨組織服務功能。
第一項目副經理、共產黨員連炎召介紹,其所負責的經七路、紅專路口向北一條直徑600毫米的老舊供水管網改造,原狀管線建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材質有鑄鐵管也有水泥管,由于年代久遠,經常出現漏水等情況,新換的管道為最新材質球墨鑄鐵管,對水質及供水安全保障都將進一步提升。
第二項目經理、共產黨員李建東負責經七路、紅旗路向東一條直徑300毫米的老舊供水管網改造,原狀管線是上世紀九十年代末使用較多的UPVC管,遇到震動極易開裂,頻繁漏水給附近居民用水帶來不少困擾,此次改造新換的管道也是球墨鑄鐵管,管徑換成了直徑400毫米的,工程完工后周邊居民用水的質和量都將有大的提升。
面對工程時間緊,任務重,地下雨污水、電力、燃氣等多種管線密布等施工困難,兩個項目部均嚴格落實防塵治理各項規定,采取白天臨時用機制砂回填、夜間二次開挖等施工方式,減少對環境以及交通的影響。
在采訪現場,三強公司黨委副書記陳馨說,黨建強才能業務優。此次公司在供水老舊管網改造工程中打造“黨建+項目”,極大激起了一線黨員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在這兩個項目中,共產黨員李瑩、沈華偉、張云豪等人,自8月8日進場施工以來,連續十幾天堅守施工一線,帶領施工人員白天進行管道鋪設,晚上開挖溝槽、清理渣土和大沙回填,冒著灼熱的氣浪,每天工地往返近十公里,全力推進工程進度,在保證施工安全和質量的前提下力爭早日完工,還路于民。
據了解,該項工程計劃于11月中旬全部完工。
老舊管網改造遭遇“燒烤”天
共產黨員搶在前
據了解,三強公司在工地上成立臨時黨支部并非首次。6月17日,烈日當空,高溫炙烤。“鄭州市繼續發布高溫紅色預警,主城區最高氣溫達40攝氏度以上……”手機里的短信更讓人覺得燥熱。上午9時,城市老舊供水管網改造重點工程都市領地小區一處單行道旁,鄭州自來水三強公司6名黨員職工正在烈日下開挖溝槽、清運垃圾、灑水降塵、倒運管材、敷設管道。
該小區原供水管網因老化嚴重,時常發生漏水,嚴重影響居民正常生活。為了徹底解決困擾居民多年的用水難題,經多方協調,6月,由鄭州自來水三強公司負責對小區供水管道進行全面升級改造。
該工程自啟動以來,為了加快推進工程進度,將施工對居民生活的影響減至最低,負責施工的桐柏項目部成立臨時黨支部,抽調精兵強將,安排黨員骨干每天盯守現場,與物業和業主代表多次溝通敲定施工方案和時間,在做好施工防護及人員防護后,頂烈日戰酷暑,開啟了高溫“燒烤”施工模式。
除了高溫以外,障礙管線、道路通行也是施工面臨的難題:小區場地狹小,通行的道路只能容納一輛汽車單向通行;地下障礙多,挖深1米處仍有大量的鋼筋混凝土,電信、燃氣、暖氣等各道管線也在新敷設管道上方縱橫交錯。
黨員蔣鳴鏑每天早上7時到達現場,做好準備工作后立即開展施工,避過中午氣溫最高峰的2小時后繼續進行施工作業,直到晚8時才收工休息。在通過26號單元樓前敷設管道時,因短短6米長的溝槽內就有4處障礙管線,為了確保安全,施工人員放棄機械輔助,連拉帶推,小心翼翼越過障礙將管道放置到溝槽內,管口清理干凈后再將兩根管子連接在一起,不一會兒,汗水就打濕了衣裳。滿頭大汗的蔣鳴鏑說:“這樣的天氣施工肯定很辛苦,但作為供水人,作為共產黨員,我們會克服困難,全力保障居民用水。”
目前,都市領地小區施工結束,進入試壓、沖刷階段。
加強黨的建設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近年來,鄭州三強市政工程有限公司黨委深化“視修漏如救火、把用戶當親人”和“做良心工程、鑄百年品牌”的企業理念,將黨建工作與施工生產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創新思路,在一個個急難險重的供水工程施工工地現場成立一個個臨時黨支部,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用“黨旗紅”輝映“供水藍”,引領黨員作表率、爭先鋒、做貢獻,積極推進工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