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中法供水公司悅來水廠全景數字智慧中心
連日來,我市遭遇極端高溫天氣,城市日用水量不斷攀升。來自市城市供節水事務中心的數據顯示,8月22日,全市供水達683.5萬立方米,中心城區已超過410.5萬立方米,創歷史新高。
極端天氣期間,我市如何保證城市供水系統穩定安全運行,確保市民日常用水無憂?市城市供節水事務中心負責人介紹:“智慧水務發揮了重要作用。”
智慧水務全力保障
城市供水生命線
走進重慶中法供水公司悅來水廠的全景數字指揮中心,巨大的大數據屏幕上,自來水廠和輸配管網的運行情況一覽無遺,流量、壓力、水位、水質等一個個運行參數,一幅幅趨勢曲線圖、供水流向圖,還有關鍵部位的視頻監控畫面,都在不停閃動顯示著。
由重慶水務集團和法國蘇伊士集團共同投資組建的重慶中法供水公司(以下簡稱“中法供水”),是集自來水生產、銷售、相關水廠及配套管網、設施的建設、運行及管理為一體的綜合性、專業化供水合資合作企業,供水服務范圍覆蓋江北區、渝北區及兩江新區部分地區,服務人口近300萬人。
近年來,該公司以數字化、智能化為引領,不斷加強對智慧水務的探索與實踐。目前,中法供水已建成全景數字指揮中心、智能水廠、智能管網、智能調度、智慧報裝、智能客服、智能安防、水力模型等一大批典型應用,在保證優質高效安全供水服務的基礎上,實現了在全國同等規模的供水企業中節約人力資源一半以上的經濟效益。
以全景數字指揮中心為例。該系統充分利用工業互聯網、大數據、高級可視化技術構建智慧水廠的數字運維體系,全方位監控供水全過程,依據取制水、輸配水到用戶龍頭的數據變化,合理調配資源,保障供水安全,有效降低能耗、藥耗等生產成本。
同時,以數據為牽引,該系統可實現數據采集、存儲、清洗、應用、分析流程化,建立數字仿真系統,決策依據、效果評估、績效考核全面數據化,通過工業互聯網及可視化技術,建立智能報警及數據展示系統。目前,該系統的一期已與市城市管理局數字化城市管理中心的系統對接。
“通過該系統,在今年極端高溫天氣中,運營人員可以實時掌控調度全局,形成決策指揮命令,有效應對突發異常事件,確保城市供水安全穩定。”中法供水相關負責人介紹。
以大數據夯實
智慧水務安全基石
烈日炎炎,在重慶水務集團渝南自來水公司江南水廠前驅路調節池遙測點,重慶水務集團遠通科技公司兩位技術人員盧友杰和李彪按照工作計劃來到這里對相關設備進行維護。
到達遙測點,兩人已汗流浹背,顧不得擦汗,兩人合力把一根長長的管子插進井下,過一陣再取出來對比水位讀數。
“遙測點的傳感器在野外使用久了難免會出現故障,特別是今年夏天溫度高,故障可能性增大,需要我們人工定期巡查、維護校準。”盧友杰指著顯示器介紹,目前管道的瞬時流量為760立方米/小時,比平常稍微大些。如果流量過高,水廠就會進行調節,保障各區域供水量的均衡。
壓力變送器顯示的讀數是0.86MPa。“這個水壓是正常的。”李彪介紹,水壓低了會影響市民正常用水,水壓高了會破壞管道,一旦發現異常,他們會立即報告給水務集團應急指揮中心。
近年來,重慶城市供水系統不斷延伸、增大并更為復雜。特別是山城特征,使城市供水系統形成了管網覆蓋面大、管網距離長、加壓級數多、管網運行壓力高等特點。早在2016年,重慶市政府辦公廳出臺《關于推進智慧城管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建設智慧水務監督管理系統,通過集感應、仿真、預警、調度、控制、服務一體的功能,實現供水監管全程覆蓋。
以智慧水務建設為引領,我市建立了管網壓力及分區流量監測系統。永川僑立水務針對供水服務半徑逐步擴大帶來的管理問題,按照數字城管系統建設理念,將城區劃分為1000多個網格,對所有涉及管網事件的高發區域按照排序進行管網改造,每年降低漏損50萬立方米以上。與區城市管理局數據共享,區城市管理局可以通過手機APP遠程監測生活飲用水水質,供水公司工作人員可實時了解管網運行情況,以可視化的管理平臺,動態、實時監測管網水錘、漏水、壓力流量等異常情況,并及時上報至遠程管理平臺,實現對供水管網態勢及異常事件的智能管理。
據了解,目前,我市中心城區已建設了數以萬計的底層數據感知設備覆蓋整個供水區域,為全市供水行業全方位掌握供水運行情況提供堅實的數據支撐。同時,通過云技術、資源虛擬化技術解決數據計算和數據存儲資源瓶頸,大幅度提升了智慧水務各項基礎數據采集及時性、存儲準確性及穩定性。
川渝攜手
筑牢水質安全堤壩
“涪江上游綿陽段出現原水超高濁度,最高值達67000NTU,遠超水廠處理能力,請及時處置……”這是8月20日我市“川渝兩地水質信息共享平臺”收到的一條水質信息聯動。根據該信息,我市第一時間研判其對嘉陵江影響,提前策保重慶市中心城區供水水質安全。據了解,由于水質信息傳遞及時,保障措施應對得力,本輪高濁度水未對我市城市供水造成影響。
據了解,為有效應對長江、嘉陵江突發原水污染事件,保障重慶市城市供水水質安全,早在2014年,市城市供節水事務中心聯合國家城市供水水質監測網重慶監測站,牽頭邀請川渝兩地的相關供水企業組建了供水水質信息共享平臺,協調跨區域供水企業水質信息聯動。
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駛入快車道,市城市供節水事務中心在市城市管理局領導下,不斷加大該信息平臺建設力度,在水質信息共享基礎上,聯合重慶和四川的成員單位切實做到統一謀劃、一體部署、相互聯動、共同實施,進一步深化和完善聯系機制,共同推動川渝供水事業高質量發展。
尤其是今年以來,面對川渝百年不遇高溫干旱等嚴峻挑戰,市城市供節水事務中心利用該平臺高溫抗疫特殊時期,深化供水水質從水源到用戶的全流程水質監督,指導并提高川渝供水企業高溫枯水易發藻類、鐵錳超標及加氯異常等技術水平,堅決筑牢川渝供水水質安全堤壩。
下一步,川渝水質信息聯動平臺將努力踐行“水質安全衛士”的本質要求,唱好“雙城記”,共建“經濟圈”,為川渝兩地城市供水水質安全提供有力支撐。
張鋒 許可 圖片由市城市供節水事務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