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出梅以來,浙江出現了罕見的高溫少雨天氣,全省降雨量僅98.5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62%。
當前,全省大中型水庫蓄水總量253.67億立方米,較同期偏少5.19億立方米,紹興、湖州、臺州、舟山大中型水庫蓄水率都已低于60%、小型水庫蓄水率約50%。
據預測,小型水庫、山塘水源平均可供天數不足90天,溪溝堰壩水源,平均可供天數不足30天。
目前,我省6市14縣60多處供水工程已出現供水緊張情況。
氣象預測汛期后期(8月13日至10月15日)我省氣溫持續偏高,8月底前仍有大范圍的持續高溫熱浪,汛期后期中西部降水偏少2~5成,可能出現伏旱連秋旱的現象,抗旱保供水形勢嚴峻。
8月13日中午,省水利廳下發《關于進一步做好抗旱保供水工作的通知》,具體內容如下:
各地務必要認清當前旱情發展的嚴峻形勢,把抗旱保供水作為當前的重要任務,立足最壞打算,做最充分的準備,以工作的確定性應對旱情的不確定性;切實履行水情旱情監測預警和水工程調度等工作職責,適時派出工作組實地了解旱情和幫助指導各地開展抗旱工作;督促指導各類水工程管理責任人切實履行抗旱職責,服從統一安排和調度,共同抓好抗旱保供水工作。
?統籌安排,做好用水計劃管理
各地要全面檢視抗旱預案,水庫用水計劃和農飲工程應急預案,確保響應與預警聯動、行動與響應聯動,責任落地落細,措施可行有效。
按照“先生活、后生產,先節水、后調水,先河道、后水庫、先地表、后地下”的原則,組織各類水庫(水電站)根據蓄水現狀、供水對象用水需求以及未來旱情發展趨勢,細化優化水庫(水電站)調度運用計劃。特別是承擔多種供水任務的水庫,要加強與水廠聯動,根據水位變化趨勢,及時調整供水計劃。
組織灌區結合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灌區用水計劃和灌溉方案。要指導取水戶細化取水計劃安排,實現有序取水、錯峰取水,保障供水安全、生產安全。
?加強監測,及時預警及時響應
各地要密切關注旱情變化,做好土壤墑情、江河湖庫水情監測工作,加強用水態勢分析和旱情監測預報,加強與氣象、農業、應急等部門會商,動態研判抗旱保供水形勢,及時發布水利旱情預警,及時啟動應急響應,及時采取應對措施。
及時準確掌握供水緊張和飲水困難情況,做到早發現、早預警、早處置,牢牢掌握抗旱工作的主動權。
?突出重點,確保用水安全
要把確保群眾用水安全放在抗旱保供水工作的首位,加強農村飲用水水源地、引水管線、供水站和供水管網巡查和維護,確保引水、凈水、供水設施設備運行安全。出現供水緊張、飲水困難的地區,要加大抗旱投入,積極主動落實水源地水量不足情況下的處置措施,指導當地因地制宜采用打井、開渠、修塘壩等措施開辟水源。調度運用水利工程措施后,仍然不能保障群眾飲水安全的情況下,要及時提請應急管理部門組織協調,采取用消防車送水等方式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活用水安全。
?著眼全局,加強水資源調度管理
強化流域區域統籌,聯合調度水工程,實現抗旱水源的統一管理和優化配置。要根據旱情的發展,做好跨區域引調水工作,引水沿線各地要服從大局,加強溝通協調,嚴格執行水量分配計劃。平原河網各外江引水閘泵在具備引水條件情況下,避免河網水位過低。當前,浙東引水工程沿線用水態勢日趨嚴峻,要嚴格限制環境用水,通江達海水閘嚴禁開閘放水、換水。要嚴格落實輪灌、補水,實行“一把鋤頭”放水等節水、管水措施,堅決防范發生用水糾紛。各地要嚴格落實水源保護措施,積極協助相關職能部門做好飲用水水源地污染源管控,嚴格執行飲用水水源保護制度,加大飲用水源和農村供水管網水質監測,確保城鄉供水水質安全。要加強取用水管理,加大對違法違規取用水行為的查處力度。
?積極主動,強化應急處置保障
各地要切實強化抗旱保供水應急保障,按照“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時無備”的要求,提前購置配備藥劑、管道、水泵等抗旱物資設備,確保急需時拿得出、用得上、見成效。要加強各類引水工程巡查檢查和提水設備維護檢修,發現問題,及時處置。
?要加強宣傳,營造抗旱節水良好氛圍
要加大節約用水宣傳力度,深入宣傳節水政策法規、普及節水知識,曝光浪費水資源的行為,提高公眾節水意識。因旱情造成供水緊張的,要通過媒體公告、公眾號發布、短信通知等方式,告知用水戶。要密切關注輿論動態,對輿情中反映的群眾用水困難等問題仔細甄別、及時分析、及時查整、及時反饋。要加強與新聞媒體的溝通聯系,及時主動為媒體提供旱情和抗旱工作部署情況,堅持正面宣傳、正確引導,充分發揮新聞媒體宣傳與引導作用,努力形成全社會支持抗旱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