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鎮水務系統管理邊界示意圖
城鎮水務系統活動較多且復雜,對其核算邊界意見不一,特別是溫室氣體排放位點識別不清,因此產生漏算、多算、錯算等現象,不利于城鎮水務行業形成碳排放量認知和共識,以及找準碳減排著力點。基于此,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組織編寫了《城鎮水務系統碳核算與減排路徑技術指南》,著眼于“雙碳”目標下厘清城鎮水務系統碳核算邊界、方法,并分析梳理了碳減排路徑與策略。
章林偉 二〇二二年七月 於北京
指南由總則、城鎮水務系統及其碳排放、碳排放核算原則與程序、規劃建設、運行維護、資產重置與拆除、城鎮水務系統碳減排路徑、數據獲取與管理、結果分析與報告、附錄10個篇章組成。《指南》將城鎮水務系統分為給水系統、污水系統、再生水系統和雨水系統4個子系統,對全生命周期不同階段的碳排放核算方法進行了規范,明確了不同子系統的碳排放活動位點,統一了碳排放核算邊界,給出了透明的碳排放因子,提出了統一的碳排放核算與報告模板。為了指導城鎮水務行業碳減排,《指南》從源頭控制、過程優化、工藝升級、低碳能源和植物增匯5個方面,提出了城鎮水務系統碳減排的方向、路徑和策略。
《指南》突出以下特色:
科學性:
碳排放核算原則、核算框架、核算方法遵循《溫室氣體核算體系》、《溫室氣體—第一部分:企業層面上溫室氣體排放和去除量化報告指南》(Greenhouse gases——Part1:specification with guidance at the organization level for quantification and reporting of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nd removals,ISO 14064—1:2018),體現科學共識;
一致性:
碳排放因子來自政府部門公開數據和科學文獻,盡可能將其更新為中國區域特征數據,體現核算過程的透明性和核算結果的精確性;
模塊化:
將城鎮水務系統劃分為給水系統、污水系統、再生水系統和雨水系統4個子系統,將生命周期劃分為規劃建設、運行維護、資產重置與拆除3個階段,共12個核算模塊,可靈活應用于不同目的的碳排放核算;
全面性:
涵蓋了城鎮水務系統全生命周期內的全部碳排放活動,提出了不同子系統的碳減排路徑,既可用于不同運營主體開展碳排放核算,也可用于碳減排路徑分析;
層次性:
針對規劃、運營等不同階段,依據數據可獲得性,提供了不同層次的核算方法與排放因子,可根據核算目的靈活選用;
指導性:
規范了碳排放核算過程,提出了各個子系統的減排技術策略,統一了碳排放核算報告,體現行業協會對行業發展的指導性。
《指南》由北京建筑大學主編,會同北京首創生態環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城市排水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建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市政工程中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單位參編。《指南》編制過程中,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多次召開專家咨詢會,廣泛征求各方意見,在此基礎上形成了首都城鎮水務系統碳核算與減排路徑技術指引,難免有瑕疵和疏漏之處,敬請社會各界批評指正,編寫組將適時更新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