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山東濰坊高度重視農村供水保障工作,始終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供水保證率、水質達標率、群眾滿意率”為核心謀篇布局,持續補短板、強監管,持續提升農村供水建設和管理水平,千噸萬人以上規模化供水覆蓋人口達到95%以上,“三率”多年保持全省領先。
“從源頭到龍頭”,供水保證率實現高水平
投資5.87億元,實施了峽山水庫戰略水源地工程,將2億m3黃河水、長江水調入峽山水庫進行戰略儲備,成為濰坊市供水的重要水源保障。2019-2020年,投資10.6億元,推動實施了濰坊市農村飲水安全兩年攻堅行動。2021年,投資1.08億元,實施435個村的村級供水設施提升改造,投資2350萬元,完成村外主管網延伸改造37km。2022年,計劃投資3.8億元,完成3處水廠新建、擴建,32處水廠供水設備更換、30處村外主管道改造和400個村供水設施提升,進一步改善農村群眾飲水條件,提升農村供水保障水平。大力推進“戶戶通”自來水工作,向農村居民發放“明白紙”“便民服務卡”等,不斷宣傳農村供水政策和知識。
“從有水到好水”,水質達標率達到高水平
總投資26.51億元,實施峽山水庫水源地水質提升保護工程,提升峽山水庫原水質量。市政府制定了《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水質檢測方案》,落實了水廠日檢月檢年檢、縣級月抽檢、市級季度抽檢,衛生部門不定期抽檢的水質檢測制度。市政府每年拿出100多萬元,用于市級水質抽檢工作,年度檢測點數達600多個次,并將檢測結果及時反饋縣市區和供水單位,指導水廠改進制水工藝,提升水質達標率。成立了濰坊水利水質檢測有限公司,檢測能力達到9大類521項,生活飲用水檢測達到107項,全部取得CMA認證,檢測能力在全國地級市中居領先水平。
“從初心到民心”,群眾滿意率穩定高水平
市、縣都成立了農村飲水安全專管機構,加強對農村飲水安全工作的行政監管和行業管理。在全省率先建立農村供水“116”服務熱線,成立了13個縣級“116”服務指揮中心, 各縣市區、開發區都公布了供水服務熱線和監督電話,每個村都設立了村水管員,建立起市縣鄉村+供水公司5級聯動的服務架構,與市12345政務服務熱線建立聯動機制,每周3次調取群眾反映問題線索,督導落實問題整改。建立常態化的農村供水問題排查整改機制,市局成立5個農村飲水安全工作專項包靠組,采取“明查暗訪”的方式,不定期開展農村供水監督檢查,委托第三方機構開展高頻次暗訪,確保農村供水問題“動態清零”。按照“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則,探索完善適合當地管理實際的管理模式,不搞“一刀切”。一是規模化水廠管理的村莊,在水廠管理到村頭的基礎上,積極推進智能水表、遠傳收費系統建設,分階段推行水廠直管到戶,提高管理效能和水平。二是采取水廠+村水管員的管理方式,水廠管理到村頭主管網,以村為單位選聘管水員,負責村內供水管理,提高管理針對性。三是單村聯村供水村莊,充分發揮村莊水管員作用,明確村莊水費構成包括基礎水費、水管員工資、維修基金等,在保障村莊正常供水的基礎上,提高了水管員積極性和村莊維修養護管理水平。
為提升服務效能,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了“培訓、觀摩、比賽”一體化技能人員素質培訓提升體系,連續7年對全市645人次進行專業培訓,做到主要崗位培訓全覆蓋;連續8年舉辦全市農村供水技能比賽,先后有24人獲得濰坊市技術能手稱號,10人獲得濰坊市青年崗位能手,1人榮獲濰坊市富民興濰勞動獎章稱號,在省水利廳舉辦的技能比賽中,3人獲山東省技術能手稱號,2人獲山東省水利技術能手稱號。為保障農村供水工程建得成、管得好、長效運行,濰坊市定位于全國領先,持續加大農村飲水安全信息化建設,提升信息化監管能力。在前期投入資金6000余萬元的基礎上,2020年又投入1500萬元,對全市農村飲水安全信息系統進行提升,進一步完善了“市縣水利部門+供水單位”的智慧云水利信息化系統,實現了行業監管、企業運維、智能監控、遠傳收費、在線監測、輿情處理、供水服務等各個環節全方位信息化,為農村飲水安全信息化建設提供了樣板。
經過不斷提升和完善,濰坊市農村供水保障工作成效顯著,在應對嚴重干旱和洪澇災害以及新冠肺炎疫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2021年農村供水水質達標率全省第一。市水利局榮獲水利部表彰的全國水利系統先進集體,榮獲全省飲水安全脫貧攻堅先進集體,高崖水廠、昌邑明河水業水廠榮獲全國農村供水規范化水廠稱號,多次在水利部、省水利廳等培訓班、視頻會和座談會上做典型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