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黃入晉工程向北京永定河生態補水,助力京津冀協同發展。高曉忠攝
(掃描二維碼看視頻)
水,是山西之短,亦為治晉之要。
數十年來,歷屆省委省政府始終帶領三晉人民,篳路藍縷、不畏艱難,實施了萬家寨引黃入晉工程、小浪底引黃工程、大小水網等一系列重大水利工程,為全省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水保障。進入新時代,推動我省高質量發展、高水平崛起、高標準保護、高品質生活,對“水”的要求會更高。萬家寨水務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家寨水控)的組建,正承載了全省治水興水重任,是我省水資源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具體抓手。
優化水資源供給,讓緊缺水升級成平衡水
治水,關乎生態,關乎民生。山西歷來有“華北水塔”之稱,這是源于地勢所造,讓這里成為了京津冀的水源涵養地。然而,也正是因為地勢原因,形成了山西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勻、水資源短缺的問題。統計數據顯示,我省人均水資源占有量不到全國人均占有量的1/6。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多年來,我省在治水、興水方面下足了功夫,通過多年努力,萬家寨水控擁有了一套專門針對我省“水情”的治水“良方”。
6月25日,太原第二水源暨太忻一體化經濟區滹沱河供水工程正式開工,建設工期為兩年。“用好滹沱河水資源,建設太原第二水源地,將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區域地下水采補平衡,助力太忻一體化經濟區建設。”7月14日,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董維國告訴記者。
引黃入晉,是從根本上解決山西水資源緊缺的大型跨流域調水工程。它于1993年正式開工建設,2003年正式向太原供水,2011年正式向大同、朔州供水。近20年的時間,為全省供水的總量達51.67億立方米。
萬家寨水控副總經理王先鋒告訴記者:“引黃工程南干線向城市生活、工業供水17.2億立方米,為汾河生態補水20.6億立方米;北干線向城市生活和工業供水6.11億立方米,為永定河生態補水7.76億立方米。2022年底二期擴機工程完工后,將實現年供水12億立方米的全能力配置。”
打造宜居水環境,讓河岸線變成風景線
盛夏時節,行走在太原市晉源區汾河南段的水上棧道,入目可及,流水悠悠、碧波蕩漾、蘆葦青青、水鳥翩飛。
這里是汾河百公里中游示范區先行示范段工程現場。記者了解到,該示范段工程北起汾河三期末端,南至汾河二壩,長13.5公里,包括主河床整治工程和生態景觀綠化工程。
項目建成后,將恢復河道岸線自然之美,修復河道水、陸生態空間,恢復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和穩定性,營造水利長廊、生態長廊、文旅長廊,最終為“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修復起到先行示范作用。
近年來,萬家寨水控積極響應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緊緊抓住全省“一群兩區三圈”城鄉區域發展機遇,不斷在水資源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生態修復、水工程建設和水災害防御上下足功夫。
該集團“掌門人”馮志君表示,下一步將加快推進坪上水庫、吳家莊水庫、古賢水利樞紐及山西供水工程、太原東西山供水工程、涑水河流域生態修復等項目的前期工作,在流域生態治理、重大水源和骨干管網建設、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抽水蓄能電站、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務一體化建設等方面超前謀劃。
提升科技創新力,描繪人水和諧的美好畫卷
擰開家里的水龍頭,自來水緩緩流出;在公園漫步,清澈湖水讓人心情也跟著變好;曾經“水過地皮濕”的汾河流域太原段,如今常常能看到水下的水草和小魚……這背后,都與治水、興水有著必然的聯系。
汾河水變清的現狀,正是我省水利水務體系不斷增強科技創新實力的體現。近年來,萬家寨水控與同濟大學合作成立研發中心,推進水環境、水生態、先進裝備制造等新技術的研發、應用及推廣。同時,結合水利水務行業實際,與山西水利職業技術學院共同發起組建山西水利職業教育集團,開展水利工程施工技術、優化調度及智能化管控等涉水關鍵技術研發,促進科研成果轉化。去年,該集團獲得授權專利38項,獲省科技進步獎、中國交通運輸協會科學技術獎各1項。
“綠水逶迤去,青山相對開”。治水興水的成效,彰顯著萬家寨水控加速生態治水的魄力,也展現出該集團持續推進改革的堅決與堅守。未來,萬家寨水控將不斷完善山西水網建設,建設國內一流綜合水務旗艦勁旅,全力確保我省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資源高效利用、水生態明顯改善,為全方位推動我省高質量發展貢獻“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