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0日,海原縣關橋鄉關橋村村民楊彥龍駕著拉水的車,穿行在高高矮矮的玉米和零星的瓜田之間,路過海原縣西安供水水源工程一泵站施工現場時,他滿懷期待地念叨著,這個工程啥時候能修好,咱就不用拉水澆地了。“項目預計明年3月具備向關橋灌區供水的能力,2023年9月份完成剩余主體工程,冬灌前完成試通水,2024年4月正式投入運行。目前,一、三泵站工程和管道工程全面開工建設。”寧夏水發海原供水有限公司董事長唐宗說。
海原縣位于寧夏中部干旱帶,“天上不飛鳥,地上不長草,沙灘無人煙,風吹沙石跑……”曾是當地干旱缺水的寫照。近年來,通過寧夏中南部城鄉飲水安全工程等人飲工程的實施,36萬群眾擺脫了“吃水困”的狀態。然而,提高農業生產條件、改善生態環境,成為當地百姓迫切的需求。
2022年5月,中部干旱帶海原縣西安供水水源工程開工建設。工程項目總投資6.97億元,主要以固海揚水七干渠為水源,通過建設4級揚水泵站、鋪設70.94公里供水管道,將黃河水揚至590余米,并輸送至海原縣西安灌區,為海原縣關橋、西安、及海城3個鄉鎮12萬畝高效節水灌溉農田提供水源。項目實施后,不僅能替換和壓減當地地下水開采量,逐步恢復地下水位,改善區域生態環境,提高6.5萬余名群眾的生活水平,又能促進流域水網、縣域水網構建和庫壩池水網水體互聯互通,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
為保證工程保質保量按期完成,寧夏水發集團充分發揮投融資、咨詢、施工、技術、運營及服務等方面的綜合優勢,精心組織施工、精干高效管理,推動項目建設。從高崖一泵站向東的8.4公里處,地形復雜,山大溝深,阻礙了工程進度。項目部多次組織召開協商會議,邀請專家指導,通過建設、施工、監理、設計等參建單位的通力合作,最終決定實施水平定向作業,讓輸水管道鉆越山體,與山外地埋管道相接,將水揚入其他泵站。在拉管道施工現場,通信設備形同“擺設”,無法與外界取得聯系。在項目組的申請和協調下,如今這里的信號基塔已經進入籌備階段,“無信號區”將迎來“網絡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