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科學規劃供水新格局。在充分調查、科學論證的基礎上,結合該縣農村供水實際情況,高起點科學編制了《農村居民供水安全保障規劃》《“十四五”水利發展規劃》和《“十四五”農村供水規劃》。依托龍須湖水庫、天子門水庫、郎源水庫和塘埂頭水庫等可靠水源,由縣自來水總公司和區域性規模化供水企業將供水管網由縣城、集鎮(街道)向村組(社區)延伸,構建以城市供水管網延伸和規模化供水工程為主體、小型集中式供水工程為輔助、分散式供水工程為補充的供水工程體系,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供水模式為主、區域供水規模化為輔的農村供水體系。
立足長遠,穩步增強運行管理水平。縣水利局負責組織技術骨干對項目管護進行技術和業務指導,并組織相關知識培訓40余人次,切實加強對基層農村水利人才的指導培養,提高水利從業人員綜合素質和監管服務水平,推進農村供水工程規范化管理。同時壓實各鎮(街道)管護主體的職責,縣農飲中心工作人員不定期對水源地和供水工程開展巡查,對于檢查出的問題要求及時制定整改措施,立行立改。
完善機制,聚焦優化供水服務水平。結合世界水日活動,在城區、鎮(街道)開展飲水安全、供水工程等知識宣傳,共計發放宣傳冊400份,接受群眾咨詢40余人次,入戶對村民提出的相關問題進行講解。摸底全縣農村供水戶,有序開展農村供水服務卡印制工作,逐漸實現各鎮(街道)農村供水服務卡全面覆蓋。統一制作全縣規模水廠各類記錄本及農村供水管理員手冊,張貼郎溪縣農村飲水安全村級供水公示單,同時統籌各鎮(街道)及時更新縣級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三個責任”公示牌,確保供水服務渠道暢通。
目前,該縣共解決建平鎮、鐘橋街道、凌笪鎮、新發鎮約7.9萬人飲水安全問題,逐步實現全縣人民同飲“一網水”,構建城鄉供水融合發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