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河縣供水設施新建擴建項目開工 | “物聯網+智慧水務”惠民生
5月,草木蔥郁,鮮花盛開。日前,通河縣供水設施新建擴建工程項目開工建設。聚力解決現有供水設施與城市發展不匹配的突出矛盾,這一重點基礎設施項目的實施,將充分保障用水安全,提升通河縣生產生活用水的水質與水量。值得關注的是,該項工程將利用物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全省率先打造數字智慧水務平臺,實現供水全程智慧化管理,讓放心水、優質水、滿意水流入百姓家,惠澤千家萬戶。
小小一滴水,關乎大民生。通河縣副縣長玄立三說,工程建成后,不僅可以提升城市供水保證率,也將為通河縣長遠發展奠定基礎。按照精細、優質、安全高效原則,工程將以最短時間,創造出最佳成果。
通河現有水廠檢測系統
近日,記者走進通河,探訪供水設施新建擴建工程項目建設情況。
打造精品 供水能力最大化
挖掘機揮舞巨臂,機聲轟鳴中,管線改造施工火熱進行……記者走進通河縣供水設施新建擴建工程項目建設工地看到,工程推進緊鑼密鼓。
記者在現場了解到,該項目占地11762平方米,計劃投資1.29億元。“項目建設涉及新建水源地、敷設輸水管線,以及擴建、改造凈水廠等,還包括新建10個水源井,新建輸水管線9665米。項目的開工建設,標志著通河縣供水設施建設進入最后攻堅階段。”通河縣給排水服務中心主任李新宇說,經過反復論證,項目選在緊鄰現有凈水廠進行建設,施工難度增大,但新老水廠無縫對接,形成合力,將使供水保證能力達到最大化。
據李新宇介紹,項目建設初期,通河縣對水源地選址及設計方案反復論證,最終選定將岔林河沿岸作為新水源地,同時瞄準節能降耗進行建設方案設計,打造高標準精品工程。
“水廠工藝節能減排,充分利用重力流,項目建成后將大大降低生產的用電量,并積極對接相關企業,推進新能源,從而達到節能減排降碳,降低生產運營成本。”李新宇說,著眼未來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岔林河沿岸井群工程已于去年完工,明年6月,通河縣供水設施新建擴建項目將投產使用。
智能水務營收系統居民用水可實時檢測
數字賦能 水務管理有智慧
據了解,早在2018年,通河縣已率先搭建智慧水務在線系統,為居民安裝物聯網水表,水質凈化、供水動態實時監測,居民在家自查用水數量,線上繳納水費,不僅可以即時控制管網漏損,也提高了水費繳納便捷度。
今年底,通河縣物聯網水表入戶將達到全覆蓋。在此基礎上,作為供水設施新建擴建工程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通河縣數字智慧水務平臺將同步啟動建設,以數字賦能水務“生產、供應、經營、水資源保護利用”全場景,讓水務管理與物聯網技術相結合,達到“智慧”運營,提升管理效率與服務質量,助力供水節能降耗與用水體驗再提升。
通河縣供水設施新建擴建項目效果圖(資料片)
“智慧水務平臺將為通河縣給排水系統提供‘一切水務業務數據化、一切水務數據業務化、一切水務服務智慧化’的精益管理模式。”李新宇說,通過智慧平臺將實現供水全鏈路的實時感知、業務整合、互聯互通、融合共享、智慧決策及智慧便民,進而改善城鎮供水服務質量,提高水資源優化調度能力,水務企業傳統經營模式也將迭代更新。
“安上物聯網水表后,家里用了多少水,什么時候該交水費了,一看就知道了。手機上直接付款,足不出戶就能辦,再也不用去營業廳排隊了,非常便利!”通河縣財富新城小區2號樓6單元的居民魏先生興奮地說。不只是居民更便利了,水務管理水平也提高了。“有些居民家用水量突然增大,我們在后臺實時監測,馬上會判斷可能是管道漏水了,立刻前往修復。”李新宇說,數字智慧水務平臺將形成“水務大腦”,用數據說話,替代人力,管理更高效精準。
科學決策 民心工程送福祉
岔林河,松花江一級支流,優良水質在Ⅱ級以上。作為小興安嶺國家主題生態功能區,通河縣把新水源地選址,當作民心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記者了解到,2020年2月,通河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即委托黑龍江省地質勘查總院對通河進行水文地質勘測,選定兩個區域作為擬定水源地。立足讓百姓不僅“喝上水”,更要“喝好水”,同時考慮基本農田保護,最終將新水源地選在岔林河沿岸。而新的凈水廠也選定在施工難度最高的現有凈水廠西側。
去年10月,該項目獲得批復。通河縣多次派人實地考察省內其他凈水廠改擴建項目,并委托哈工大城市水資源與環境院等,對該項目的初步設計反復進行論證調整。最終,本著經濟實用、科學設置、長遠謀劃原則,確定了設計方案。
“城鄉供水事關人民福祉,通河縣將發力辦好民生實事,打造精品工程。”副縣長玄立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