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oyk2w"></ul>
    <ul id="oyk2w"><tbody id="oyk2w"></tbody></ul>
  • <strike id="oyk2w"><s id="oyk2w"></s></strike>
    歡迎光臨水表信息網!
    行業資訊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供水新聞
     
    供水新聞

    《人民日報》看貴州:暢通農村水網“最后一公里”

    字體: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2-05-23  來源:人民日報  瀏覽次數:418
            5月20日,《人民日報》刊發《貴州省加強完善農村水利建設,工程性缺水問題得到初步解決——暢通農村水網“最后一公里”》,報道了近年來,貴州不斷完善飲水、灌溉等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大型水庫建設加快推進,縣縣有中型水庫,鄉鄉有穩定水源,2021年底全省水利工程設計供水能力達到132億立方米,工程性缺水問題得到初步解決。具體報道如下:

     

     

    清洗、去皮、打漿,一張張紅薯粉光澤透亮。“好山好水出好紅薯。我家的紅薯粉口感爽滑,訂單都排不過來。”貴州省銅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羅場鄉佐坪村村民代澤飛得意地說,“用水方便了,種薯、制粉都有底氣。”

     

     

    不遠處,印江清渡河水庫波光粼粼。今年4月水庫下閘蓄水,源源不斷的清水,為羅場鄉等2萬多人飲水和2萬畝農田灌溉提供充足保障。

     

     

    貴州地處喀斯特巖溶山區,坡陡谷深,有水難存,有水難引。近年來,貴州不斷完善飲水、灌溉等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大型水庫建設加快推進,縣縣有中型水庫,鄉鄉有穩定水源,2021年底全省水利工程設計供水能力達到132億立方米,工程性缺水問題得到初步解決。

     

     

    六盤水水城區楊梅鄉白牛村戶戶通自來水

     

     

    從有水喝到喝好水

     

     

    水庫蓄水、管道輸水,讓鄉親們喝上自來水

     

     

    擰開水龍頭,自來水嘩嘩流出,捧水洗把臉,又趕緊擰上。“大山里通上自來水不容易,還得省著用。”六盤水市水城區甘塘村村民滕德豐感慨。

     

     

    甘塘村群山相擁,水源不穩、管道不通,吃水曾是一道大難題。“過去要肩挑馬馱,遇上旱天,還要四處找堰塘,哪里有水就去哪里挑。”滕德豐回憶。

     

     

    一根水管改變滕德豐的生活。近年來,當地農村飲水工程不斷完善,自來水流進農家。“從‘望天水’變成了自來水,啥時候都有,洗衣做飯方便多了。”滕德豐說。

     

     

    甘塘村的變遷是貴州解決農村飲水問題的一個縮影。“貴州地形破碎,雨多庫少,工程性缺水嚴重,影響了農村飲水安全。”貴州省水利廳二級巡視員楊勇介紹,據測算,貴州建設大型水庫投入是全國平均成本的3.2倍,小型水庫投入是全國平均的1.64倍,工程建設難度大。

     

     

    黔東南雷山縣西江水庫大壩

     

     

    加大投入力度,補齊工程短板,農村飲水網不斷織密。近年來,貴州相繼啟動了水利建設“三大會戰”、農村飲水安全攻堅戰等行動,建水庫穩定水源、鋪管網引水入戶,農村自來水普及率從75%增加到90.4%,2131萬農村人口喝上安全水。

     

     

    不僅有水喝,更要喝好水。貴州水利部門著力提升農村飲水水質,讓千家萬戶喝上健康水。

     

     

    中午日頭正烈,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塘邊鎮青山村村民楊勝江走進家門,立馬擰開水龍頭,清水撲在臉上,直呼“涼快、舒服!”

     

     

    說起吃水變化,楊勝江打開話匣子:“過去喝的是山泉水、屋面水,下雨天水變得又渾又黃,還得用水窖沉淀幾天才能喝。如今,自來水喝起來透著甜,蒸出來的米飯都香了。”

     

     

    這股清水,來自幾公里外的水廠。“水廠完善設備,增強處理能力,配備了凈化、消毒等自動化監測系統,水質得到大幅提升,供水范圍不斷擴大。”平塘縣水務局局長陸光輝介紹。

     

     

    “水質關系農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活品質。我們加強對河流、水庫等水源保護,建設8座規模化水廠,全程保護水質,讓優質水覆蓋全縣33.7萬人。”陸光輝說。

     

     

    農村飲水工程建設不斷推進。近5年來,全省完成水利投入1658億元,開工建設300座骨干水源工程。“當前,廣大農民對水量、水質和用水方便程度等提出更高要求,我們將繼續加快統籌城鄉供水工程建設,推進城鎮供水管網向周邊有條件的村寨延伸,努力實現一根水管通城鄉。”楊勇說。

     

     

    畢節威寧自治縣海拉鎮文爐村村民唐玉書擰開自家門口的水龍頭洗菜。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張弘弢 攝

     

     

    有人管還要管得好

     

     

    有隊伍、有資金、有制度,工程實現建管并重

     

     

    “用上自來水,一天都離不開。”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海拉鎮文爐村村民趙春花說,“小時候,全家要去山里排隊取水,一趟要走3個小時。家家建有小水窖,屋頂的邊緣起得高高的,都是想多留點水。”

     

     

    “要是水管堵了,水龍頭壞了,心里那叫一個著急。”趙春花說,“如今村里有了管水員,遇到問題打電話,立馬有人來修,不耽誤事。”

     

     

    管水員隊伍得到充實。海拉鎮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中心主任廖關成介紹,“工作人員每天24小時值班,接到檢修電話,會及時協調管水員解決。平時我們還會組織檢查設備、巡查管道。”目前全鎮18個村共有公益性崗位管水員36名。

     

     

    有人管,還要“管長久”。“我們對用水戶登記造冊,摸清底數,簽訂供用水合同,‘一事一議’定水價,‘一戶一表’收水費,破解‘錢從哪來’難題。”廖關成介紹,管理中心提取水費的20%,作為管道、水池、抽水泵等設備維修費用,80%作為管水員的獎勵工資,實現以水養水、節約用水。

     

     

    日常管護制度不斷健全。王明勇是水城區楊梅鄉白牛村的管水員。他每天定期到水廠、村寨巡查,“機器運轉是否正常,管道有沒有跑冒滴漏,一旦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上報,小事不出村,大事有人管。”

     

     

    六盤水水城區農村供水服務卡

     

     

    “區里對管水員定期監督、培訓、考核,提升實操技能,確保履職盡責,促使他們把飲水工程管到位。”水城區水務局局長羅發林介紹,政府承擔主體責任、水行政主管部門履行行業監管責任、供水管理單位負責運行管理,一張管護責任網形成。

     

     

    農民主動性得到充分發揮。在羅甸縣龍坪鎮舊寨村,村民選出6名代表作為管水員,管水制度寫入村規民約,抄水表、抽水、收水費、維護管道等分工明確。

     

     

    “過去喝水有多難,現在對水就有多珍惜。”羅甸縣水務局副局長黃光茂表示,“村民參與到管水中,養成了按時繳納水費、節約用水的好習慣。”

     

     

    貴州鼓勵各地探索創新,多措并舉解決管水難題,進一步明確了管理責任、產權歸屬、管護方式、水費收繳、經費使用等制度,讓農村水利工程建好更要管好。

     

     

    發展水支撐產業興

     

     

    打造優質水資源、宜居水環境,助力鄉村振興

     

     

    群山疊翠,郁郁蔥蔥的櫻桃林依山連綿。“今年的瑪瑙紅櫻桃收成不錯,我掙了10萬多元。”畢節市納雍縣厙東關鄉陶營村種植大戶楊才貌高興地說。

     

     

    櫻桃好吃樹難栽。果園大多位于山坡上,引水上山成了難題。“遇上干旱的時候,大家伙就得一桶桶地挑水,不僅費力費工,有的果樹澆不及時,還影響產量。”楊才貌說,“如今,村里有水池,有管道,清水提上山,櫻桃澆上豐收水。”

     

     

    畢節納雍縣瑪瑙紅櫻桃

     

     

    灌溉之變,得益于貴州山區現代水利工程納雍縣厙東關鄉試點區建設。“蓄水池、提水管、干支管共同組成了山區灌溉網,1650畝櫻桃的用水需求得到有效保障。”工程項目負責人蒙文藝介紹。

     

     

    針對山區農村水利特點,貴州省持續加大投入力度,全面推進水網建設,著力打通供水“最后一公里”。

     

     

    走進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龍里縣龍山鎮,垂柳依依,清風徐徐。朵花河繞村流淌。“我們的好生活離不開水。”龍山社區村民王德林說,“家門口的河變清變美了,不管是發展綠色產業,還是辦農家樂,都沒問題。”

     

     

    過去因亂排亂扔、河道淤塞等,朵花河成了“臭水溝”,蚊蟲滋生,臭氣熏天,村民都得繞道走。2020年,龍里縣成為全國第一批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試點縣,總投資4.55億元的水系綜合整治工程啟動實施,讓農村水系得到系統修復。

     

     

    “河道清淤、水體凈化、河岸美化,一套組合拳讓農村河流變得河暢、水清、岸綠、景美,讓農民享受宜居的水環境。”龍里縣水務局水土保持科科長劉昌懿說。目前貴州先后有5個縣(市)列入試點,項目建成后,一批各具特色的水美鄉村,將助推產業發展,不斷提高廣大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建設農村水網,為鄉村振興引來了發展水。楊勇表示,“我們將繼續瞄準群眾的急難愁盼,為農村群眾提供宜居宜業的水環境,為產業高質高效提供堅實的水保障,為鄉村建設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撐。”

     

     

    鏈接·信息速遞

     

     

    全國農村自來水普及率創新高

     

     

    水利部扎實推進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2021年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84%,創歷史新高,完成9.9萬處農村供水工程維修養護。第一批55個水美鄉村試點縣建設任務基本完成,治理農村河道3800多公里、湖塘1300多個,受益村莊3300多個,農村河湖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2022年,水利部繼續推進農村供水工程建設,強化管理管護,推進農村飲水安全向農村供水保障轉變,提高農村供水保障水平。今年1—3月,各地共完成農村供水工程建設投資154億元,提升了429萬農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預計到今年底,農村自來水普及率可達85%,規模化供水工程覆蓋農村人口的比例可達54%。今年水利部會同財政部安排農村供水工程維修養護中央補助資金30.69億元,較2021年增加了9.6%,進一步加大了支持力度。

     
    免責聲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資訊、圖片、音頻、視頻來源于互聯網及公開渠道,僅供學習參考,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遵循相關法律法規采取措施刪除相關內容。


     
    [ 行業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
     
     
    久久精品国产999大香线焦|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大牛影视| 99久久99热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久久99热精品这里久久精品|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V| 亚洲AV第一页国产精品| 久久996热精品xxxx| 国产精品分类视频分类一区|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91久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AA毛片| 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jizzjizz国产精品久久|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国产动漫3d| 亚洲福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自在钱自| 亚洲精品高清国产一久久| 精品一区中文字幕| 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vA免费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二区二区| 嫩草伊人久久精品少妇AV| 久久伊人精品青青草原高清|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蜜桃| 四虎必出精品亚洲高清| 国产精品无码午夜福利| 国产精品一线二线三线| 久久久久久精品免费免费自慰| 亚洲精品成人av在线| 久久99九九99九九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 久久99热狠狠色精品一区| 在线观看91精品国产网站|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无码亚洲精品2021| 色久综合网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99国产亚洲精品观看| 久久亚洲私人国产精品| 日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