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全省農村集中供水率、自來水普及率和規模化工程供水人口比例分別達96%、95%和78%,處于全國第一方陣。
城鄉共飲“一網水”
“以前就怕沒水用,現在水廠建好后,打開水龍頭隨時有水,特別安心。”說起去年底建成投用的百丈河水廠,英山縣百丈河村黨支部書記王金初眉眼帶笑。
5月,大山腳下綠意蔥蘢,百丈河村的茶園里,茶樹一路向前延伸。王金初介紹,水廠為群眾致富、產業發展提供了支撐,“茶園種植面積今年增加了幾十畝。”
在英山縣草盤地鎮,概算總投資1.92億元的東河水廠初見雛形。這個新建水廠預計年底通水,受益人口13.12萬人。
用心用情用力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讓幸福水早日流進農家。東河水廠負責人蔣勝介紹,水管鋪設與水廠主體工程建設同步進行,長達70.46公里的主干管道,已鋪設九成。
百丈河水廠和東河水廠是英山縣城鄉供水一體化項目中兩個重點水廠。按照規劃,項目中新改擴建的4座大水廠將連接成網,并和鄉鎮小型集中供水工程聯通,讓英山城鎮居民和3/4農村人口飲用水“同管、同量、同質、同安全”。
目前,赤壁市赤壁鎮長江取水及管網改造工程施工現場一片繁忙,該項目計劃今年7月全面完工。
赤壁市城區及周邊鄉鎮飲用水源均為陸水水庫,尚無應急備用水源。經過多方論證,赤壁市啟動長江取水工程項目,從長江取水,并新建一座凈水廠,輸水管覆蓋全市12個鄉鎮。
今年初,竹溪縣新勝水廠建成通水,不僅改善了當地8.6萬人的飲水安全,還結束竹溪北部地區單一水源、單一水廠的歷史。
省農村飲水安全保障中心副主任熊渤介紹,發展城鄉一體化、規模化供水工程,用大水源、建大水廠、鋪大管網,是持續穩定長久地保障農村飲水安全的有效途徑。截至目前,我省21個縣市基本實現城鄉共飲。到2025年,全省農村規模化工程供水人口比例將達85%。
給農村水廠裝上“智慧大腦”
規模化供水,意味著制水工藝更先進、水質水量更有保障。
走進枝江市西北部胡家畈水庫壩區的胡家畈水廠,自動化運行的廠房內,無須人工操作,生產井然有序。
水廠負責人介紹,水廠設計日供水量1.5萬噸,通過取水、制水、輸水和管網動態實行自動化運行管理模式和信息化監控模式,“用‘城’的標準,建設和管理‘村’的水廠”。
水質安全是“核心”。目前,水廠每天對水源水、出廠水、末梢水進行檢測,使水質達到國家合格飲用水標準,且水質合格率長期保持在98%及以上。
在大冶市殷祖水廠的中控室,生產過程中運行參數和水質數據一目了然。
點開電腦,操作員介紹,農村自來水管網點多面廣,鋪設支線長,通過監控點水壓、水量的數值,可以及時發現供水管道破損情況,并組織搶修,及時恢復供水。
除了生產、供水自動監控,越來越多的新設備、新技術在農村水廠得到應用。
去年投用的通城龍潭水廠,源水入水口6臺射流曝氣器正在工作。現場負責人介紹,制水工藝中,濁度越低,難度越大,運用新設備能再縮短1/3的沉淀時間。
正在建設中的英山縣東河水廠也正遵循先進的制水工藝,智能化的管理,水質的色度、渾濁度、PH值、余氯等主要參數都將實現在線監測。
目前,我省正全力推動308座農村水廠升級生產控制、在線監測、視頻安防、智能收費等系統,力爭早日實現制水24小時管控、服務24小時響應、監管24小時在線。下一步,我省將持續以數字化場景、智慧化模擬、精準化決策為路徑,持續加強農村供水全面感知、實時傳輸、數據分析和智慧應用能力建設,助力農村飲水安全提檔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