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時都有干凈水吃,在以前想都不敢想。”陳先平說,以前村里飲水很困難,天下雨時,就將房頂儲備的雨水接到地窖里吃。沒水的時候,就到幾公里外的水井和大家一起守水,有時候一天都守不了一挑水。加上自己年紀大了腿腳不便,吃水簡直是個大難題。
“望天守水”不僅是陳先平家,也是整個茅坡片區村民的“心病”。受區域條件、氣候環境的影響,茅坡片區水資源匱乏,村民將屋頂作為蓄水池,用長水管接通使用“檐上水”。
小橋河水庫。
如何讓群眾喝上放心水?息烽縣組織水務部門進行整體規劃,多次實地勘查,通過鋪設管網,建設一級、二級泵站及高位水池,打通供水管網“神經末梢”。2020年,茅坡片區群眾終于喝上了來自十幾公里外的小寨壩鎮上寨水廠的自來水。
從“挑水難”到“用水方便”,從“沒水喝”到“喝好水”,茅坡片區發生的巨大變化,是息烽縣構建“三位一體”城鄉供水一體化的一個縮影。
上寨水廠的凈水設備。
近年來,息烽結合實施脫貧攻堅戰略,加大推進水源工程建設,著力構建“大水源”,通過“大水廠”輸送,配備管網聯通及配水管網工程的“大管網”,實現“三位一體”供水格局。
承擔供水“主動脈”作用的上寨水廠,匯集了小橋河水庫水源,通過一體化凈水設備沉淀、過濾、消毒等工藝流程后,從這里流向農戶家中。
龍塘村村民曾經使用的“檐上水”。
“我們水廠每天供水量是3000噸左右,能確保各片區正常供水。”據上寨水廠負責人王澤兵介紹,水廠每天對水質檢測兩次,每周不定時對末梢水取水檢測,出水均達到國家飲用水標準。
據息烽縣水務局黨組成員魏明俊介紹,息烽縣注重水源保護、水質監測、工程管護等方面,實現“從源頭到龍頭”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和運行管護體系。息烽縣水務局還定期聯合相關部門對水質進行監測,工作人員也可通過監控隨時觀察水源地情況。
看著清亮的自來水,陳先平露出了笑容。
三分建,七分管。息烽制定出臺了《息烽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辦法(試行)》,嚴格落實農村飲水安全管理地方政府主體責任、水行政主管等部門行業監管責任和供水單位運行管理責任,厘清縣、鄉、村三級管護責任,形成縣水務管理局、鄉鎮人民政府、村民委員會、農村用水合作組織、農村飲水安全管水員組成的“五級網格化”管理模式。
截至目前,全縣共有農村供水工程35處,人飲工程13處,集中式供水覆蓋率為100%,水廠自來水覆蓋率為98%,全面實現了農村飲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