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提出,要加快實施廣州市621水務高質量實施路線,即:構筑“四源共濟、六網聯動、安全優質”的供水保障網、“千涌通百川、三江護安瀾”的洪澇安全網、“單元達標、廠網一體、安全高效”污水治理網、“優水入萬戶、碧水繞村流”的水美鄉村網、“健康和諧、水清岸綠”的生態碧道網、“一網統管、協同高效”的智慧水務網的6張水務高質量發展骨干網,全面提升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和水務現代化治理的2大關鍵能力,實現建設水務高質量發展示范城市的目標。其中,供水保障網是按照“護好本地水、用好外調水、備好非常規水、供好優質水”的總體策略,進一步鞏固“三江四源”水網主骨架,全面加強供水系統內外部互聯互通,提升供水系統應對咸潮等極端事件的韌性;全力實施老舊供水管網更新改造,探索“從水廠到龍頭”的優質供水示范區,全面推動廣州市供水服務從量到質、從有到優轉變。
洪澇安全網是以海綿城市理念引領防洪排澇能力全面提升,不斷強化“流域-區域-片區”三級洪澇防御體系,統籌“藍綠灰管”,完善基礎設施,強化源頭管控,加強豎向設計,剛性管控河湖生態空間,綜合提升城市水安全韌性。污水治理網是繼續按照源頭減污、源頭截污、源頭雨污分流的思路,加快排水單元達標建設和合流渠箱清污分流改造,形成用戶全接管、管網全覆蓋、處理全達標的污水治理網絡;從重視工程建設向重視管理增效轉變,推動污水廠網聯調聯控等精細化管理手段,實現污水治理“兩轉變、兩提升”,不斷推動廣州市水環境“長制久清”。
水美鄉村網是立足廣州“以城為主,以城帶鄉”的結構,全面推進水美鄉村建設,不斷提高城鄉供水和污水處理的服務質量,強化農村水利設施管理,夯實鄉村振興發展的水務基礎。生態碧道網是突出廣州特色,構建北部山水、中部現代、南部水鄉三片區多節點的千里生態碧道格局,通過整合低效用地、修復水生態、塑造濱水休憩帶等措施,營造更多“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生態樣本和美麗河湖,打造廣州靚麗水生態名片,不斷提高市民群眾對美好水環境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智慧水務網是充分運用物聯網、大數據、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以“四橫三縱”智慧水務頂層架構為引領(“四橫”為大感知、大平臺、大數據、大應用,“三縱”為強標準、強安全、強運維),到2025年,基本實現高效立體的物聯感知、科學有效的模型演算、智能融合的業務應用,管理模式向“智慧水務”升級轉型,排水智能化建設走在全國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