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溪市“十四五”規劃(25)
前言
本次規劃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強工興市、擁江興城、文旅興蘭、環境興人”四大戰略,突出三江六岸、金蘭創新城工作重點,努力將蘭溪打造成為長三角居住和休閑旅游目的地,加快推進住房和城鄉建設事業的健康、持續、快速發展。規劃范圍為全市域行政范圍,面積1313平方公里。
“十四五”發展總體要求
一 指導思想
聚焦聚力蘭溪建設“高質量的轉型示范之城、長三角的浙西門戶之城、國際化的全域美麗之城、現代化的古韻幸福之城”,深入實施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構建住建事業新發展格局,全面推進蘭溪住建事業的高質量發展,努力展現新時代蘭溪建設“重要窗口”的住建風采。
二 基本原則
1.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2.堅持智慧引領發展
3.堅持系統集成發展
4.堅持綠色發展
5.堅持統籌協調發展
三 發展目標
全面構建以人民為中心,“體系化建設、高效化運行、數字化賦能、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住房和城鄉建設事業高質量發展模式,形成城市能級顯著提升、城鄉發展深度融合、住房保障更加完善、設施服務更具品質、城鄉風貌更具特色、建設產業更具活力、城市管理更加智慧的城鄉建設事業發新局面。
01 城市能級全面提升
02 人居環境持續改善
03 城鄉全域更加美麗
推進形成“美麗城區+美麗城鎮+美麗鄉村”一體發展的全域美麗新格局。
04 建筑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以推進設立浙江省建筑業高質量發展試驗區為契機,推進工程承包模式改革,施工總承包向工程設計、施工、運維全生命周期發展,建筑業產值同比增速高于GDP增速。
05 民生保障再上臺階
基本形成以公租房為主體、其他保障形式為補充的多元化城鎮住房保障體系,政府投資公租房保障覆蓋率達到1.8%以上。
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任務。
01 城市韌性顯著增強
進一步健全市政道路、給排水等基礎設施公共安全體系,完善預防為主、預防與應急相結合的體制機制。
07 整體智治加速推進
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深化住建系統政務服務“一網通管、一網通辦、一網通服”。
到2035年,全市住房和城鄉建設事業基本實現高水平現代化
“十四五”發展主要任務
一 全面提升蘭溪城市能級
01 提升完善中心城區道路交通
以丹溪大道、蘭蔭路等重要交通干道改造提升,環城東路等城市環線建設為重點,推進城市道路建設與路網體系優化改造專項行動。
堅持“織路網、疏堵點、接斷頭”,打通區域微循環路網。
推進城市慢行系統“聯片成網”,推行人行道凈化行動。
統籌建設非機動車道、自行車專用道、步行道和綠道,確保人行道安全。
健全城市公共停車設施規劃建設管理機制,提高現有停車設施使用效率。
建設智慧停車信息管理平臺,“十四五”新增停車泊位3000個以上。
02 高質量推進金蘭創新城建設
以“金蘭同城”為統領,以構筑創新城“一芯、兩環、三軸、五廊、七島、多點”的空間聯動布局結構體系為重點,把金蘭創新城打造成為金華乃至浙江中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以全面對接金華為重點,推進與周邊婺城區、金義新區交通網絡鏈接體系,構建內暢外聯、立體多元的綜合交通體系。
加快實施上華--瑯琊公路工程(蘭溪)、婺江大橋建設工程、衢江大橋建設工程;謀劃330國道金華段外遷工程(蘭溪段)、金蘭快速路(金蘭高架,從行知學院到金華二環線)、金蘭云軌。
完善金蘭創新城內部交通網絡,優化提升慢行系統。
加快形成以BRT為骨干、常規公交為基礎、社區巴士為微循環的公共交通體系,提升對經濟開發區江南片和蘭湖省級旅游度假區的公交服務能力。
03 高標準完善城鎮給排水體系
新建80公里城鄉污水管網。
結合老舊小區改造,完成50個生活小區“污水零直排”創建。
加快推進游埠污水處理廠改擴建,諸葛污水處理廠遷擴建;
新建10處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提標改造50處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
04 全面提升完善綠地景觀系統
重點實施三江六岸景觀提升工程,
形成三江六岸完整慢游線路。
打通現狀大橋斷點,新建或改造跨江慢行橋。
改造公共綠地及濱水空間,增加城市居民休閑游憩空間。
05 高效能建設天然氣管網系統
加大對燃氣行業的安全監督力度,
落實燃氣企業安全生產責任制。
加大投入推進管道燃氣建設力度,完成沿351國道、314省道等敷設次高壓管網20公里,中壓管網90公里,建成1座天然氣汽車加氣站。
加快天然氣儲備調峰體系建設,確保形成不低于保障本行政區域日均3天用氣量的應急儲備能力的建設要求。
二 全力提檔民生保障水平
01 積極推進城市有機更新
完成一批具有示范性的城市有機更新和安置小區項目。
加快馬公灘未來社區建設,謀劃推進綠色社區建設。到“十四五”期末,綠色社區創建率達到50%以上。
02 全面推進老舊小區改造
到2025年末,計劃共完成38個老舊小區改造,涉及居民戶數1.8萬余戶,總面積130余萬平方米,總投資約5.3億元。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要改造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任務。
03 保持房地產業健康發展
力爭“十四五”期間商品房銷售面積年均增長6%,房地產開發投資額年均增長8%,商品住房均價增幅控制在合理范圍。
開發建設“信義居”信用信息系統,提升房產行業誠信建設水平。
04 推進物業行業規范發展
力爭住宅小區物業(準物業)管理覆蓋率在“”十四五期末達到80%以上。
05 全面推進海綿城市建設
圍繞水生態、水環境、水安全三方面,“十四五”期末實現就地消納和利用70%以上降水,城市建成區50%以上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
06 全面提升住房安全保障
三 全力推進美麗城鄉建設
01 推動美麗城鎮迭代升級
到2022年,全市3個小城鎮創建省級美麗城鎮樣板,3個以上小城鎮創建市級美麗城鎮樣板,其他小城鎮達到美麗城鎮基本要求。
01 深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工作
啟動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修編,
爭創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力爭在“十四五”期間,通過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評審驗收,實現名城名鎮名村規劃全覆蓋。
加快推進古城(桃花塢、費龍口)保護性開發,基本建成并運營。
完成全市312處歷史建筑測繪建檔。
03 高質量建設美麗宜居示范村
到2025年,新增創建省級美麗宜居示范村7個。
04 強化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
按照一村一檔要求加快建立傳統村落檔案。
20個國家級傳統村落實行掛牌保護,打響蘭溪的“中國傳統建筑之鄉”品牌。
05 高水平推進鄉村有機更新
加快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打造農村現代化全國樣板。
四 全面推進建筑產業發展
01 做大做強做優建筑產業
至“十四五”期末,培育資質等級高的總承包企業5家以上,建筑業總產值總量提升30%以上。
02 深入推進建筑科技創新
2025年前,全市甲級及以上總承包企業全部建立市級及以上企業技術中心,大型工程項目全部實現信息化管理并開展BIM技術的運用,積極鼓勵爭創政府質量獎。
03 發展綠色建筑打造低碳城市
加快推動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全面執行《蘭溪市綠色建筑專項規劃方案》,設計執行率、實施率達到100%。
推進住宅全裝修,探索完善全裝修質量保險監管機制。
爭創國家級裝配式示范項目,打造全國首個PI裝配式綠色建筑科技示范區。至“十四五”期末,獲得高星級綠色建筑標識項目5項以上,新建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達30%以上。
04 優化建筑市場環境
加強建設工程招投標監管,防止拖欠工程款和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
加強建筑企業資質動態管理,嚴格市場準入清出制度。
規范外地進蘭施工企業管理及各類涉企評比達標活動。
幫扶開拓外埠市場。
建立對外承包重點企業和大項目協調機制及對外承包工程企業的法律援助制度。
05 全面提升施工管理水平
深入推進建成區工地標準化創建工作,項目同步納入“數字化工地”平臺監管。
至“十四五”期末,建成區標準化工地創建率達100%,全市創建市級及以上標桿工地5個。
五 全面提升智慧城市建設
01 加快數字基礎設施建設
構建住建系統人工智能中樞。
02 積極推廣智慧技術應用
實施一批城市建設治理專題數據庫建設。
開展城市道路智慧化改造試點。
大力推進智慧工地建設,到2025年,實現政府投資工程智慧工地建設100%覆蓋。
03 深入推進改革創新發展
“十四五”住房保障規劃
一 “十三五”住房保障回顧
主要成就
01 保障制度進一步完善
出臺《蘭溪市經濟適用住房上市交易操作辦法》,規范經濟適用住房交易管理。
出臺《蘭溪市公共租賃住房管理辦法(修訂稿)》,擴大保障覆蓋面。
02 保障組織進一步健全
發揮市住房保障工作領導小組職能。
03 保障范圍進一步擴大
“十三五”期間,我市共建成城北、城南安居苑保障性住房1661套,發放租賃補貼家庭793戶,合計我市目前住房保障獲保家庭2454戶,有效解決一批城鎮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問題。
提高租賃補貼,租賃補貼標準從4320元/年.戶提高到5000元/年.戶。
逐步降低保障標準,新就業職工和外來務工人員納入保障范圍,實現保障全覆蓋。
04 保障服務進一步提升
住房保障申請改為“隨申請、隨審核、隨保障”方式,實現“一證通辦(身份證)”。
二 存在問題
01 公租房實物保障相對不足
近幾年住房保障主要實施貨幣保障,以發放租賃補貼為主,市民對增加實物配租的呼聲較大。
02 后期保障管理難
保障房小區內大部分住戶為低收入家庭,人員組成復雜,管理難度較大,部分住宅存在惡意欠租、損壞設施行為。
03 實物保障退出難
當不再符合保障條件時,住戶多數拒絕退租,騰退工作難度較大。
二 “十四五”住房保障總體要求
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總書記加快推進住房保障和供應體系建設的重要論述為指針,努力完善公共租賃住房保障,促進城鎮居民居住條件進一步改善,城鎮住房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實現全體人民“住有所居”。建立健全基本住房保障制度,逐步擴大保障范圍,切實解決我市低收入、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困難,新就業無房職工和外來務工人員的住房問題,促進新型城市現代化建設。
基本原則
1.因地制宜,保障適度。
2.統籌兼顧,突出重點。
3.完善方式,優化結構。
4.規范管理,公平公開。
保障方式
分為租賃補貼、實物配租兩種形式。
租賃補貼:是指住房保障部門向符合條件的保障對象按照規定標準發放租賃補貼,由保障對象到市場上租賃相應的住房。
實物配租:是指限定建設標準和租金水平,將公共租賃住房出租給符合規定條件的城鎮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新就業無房職工和在城鎮穩定就業的在市區穩定就業的外來務工人員。
具體要求
01 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
加大政府投資和社會力量投資,積極籌集公共租賃住房。
02 住房保障受益覆蓋面
到“十四五”期末,全市政府投資公租房保障受益覆蓋率1.8%以上,城鎮住房保障受益覆蓋率達到20.9%,符合條件的住房困難家庭申請住房保障實現應保盡保。
03 保障房小區管理水平
顯著提升保障性住房小區物業管理水平。
三 住房保障需求預測與保障目標
“十四五”保障需求分析
通過對無房戶調查摸底,預計今后一個時期我市城鎮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新就業人員及外來務工人員申請公共租賃住房每年在100戶左右,在此基礎上,將鼓勵從事公益特定工種(環衛、公交服務人員、治安聯防、醫護人員等)符合條件的人員申請住房保障,據此預計“十四五”期間保障需求大致為:符合條件的中低收入家庭、新就業職工和外來務工人員約500戶。
“十四五”住房保障目標
完成500戶住房困難家庭住房保障。共需投入保障資金(補貼含往年在保的830戶,以現5000元/戶年標準測算)2825萬元。保障房小區物業管理和設施維護費用750萬元,共計3575萬元。
四 “十四五”住房保障主要任務
01 進一步完善住房保障體系
“十四五”期間實現公租房租賃補貼500戶以上。
02 大力推進住房保障貨幣化
擴大租賃補貼保障范圍,支持通過市場租賃商品住房等方式解決住房困難問題。加大貨幣補貼保障力度,實施差別化保障。
03 提升公租房管理服務水平
加強準入退出管理。完善配租方式,定期復核保障對象情況,推廣實施購買服務。
全面實施績效管理,提升公租房運營管理、物業服務水平。
04 進一步健全房源籌集機制
鼓勵通過長期租賃、購買等市場化方式,籌集符合建設標準的存量、在建商品住房作為保障性住房。
對有住房保障需求,用工規模較大或者引進員工較多的企事業單位,可利用自有存量國有建設用地建設公共租賃住房或租賃型公寓。
05 加快住房保障數字化轉型
06 進一步完善保障體制機制
第五章
“十四五”規劃保障措施
1.全面加強黨的領導
2.深化管理體制改革
3.強化公眾參與決策
4.加強資源要素保障
5.強化安全生產監管
6.健全規劃監督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