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年,中國在解決水資源匱乏和改善水質這些難題方面做出了諸多努力,其中包括允許外資企業和投資者參與從供水到污水處理水務市場的大部分業務。
然而,面對不斷加速的城市化步伐,供水和污水處理行業仍必須保持高速的發展勢頭以達到預期的目標,因此這方面仍需要巨額的投資。畢馬威的研究認為,為了使這些投資發揮最大的效益,水務市場還需要推動進一步的改革。
畢馬威中國基礎建設和項目咨詢主管Matthew Walker指出,通過修訂法規、更明確地分攤主要風險、更廣泛地采用健全的公開競標機制等方式來改善市場營運,不僅有利于提高服務質量,而且長遠而言有助于控制水價,對消費者大有裨益。
從融資的角度來看,推動市場變化的最大動力很可能來自日益活躍的國內保險基金。雖然養老保險金和商業保險公司目前都可以投資基礎建設項目,但由于審批程序嚴格,所以它們在這方面的投資能力受到限制。Matthew Walker表示:“隨著國內預期會放寬對這類投資的監管,國內保險基金因其資金成本較低,及對公用事業這些風險相對較低的投資需求殷切,勢必將成為推動中國水務市場發展的強大力量。”
Matthew Walker認為,對外資設備供應商、承包商、營運商和投資者來說,水務市場整體上仍是中國最開放、最有吸引力的基建領域之一。但隨著法規的變動和國內投資者的涌入,參與這個市場的外資將繼續面對重大挑戰和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