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國際與科技合作司副司長李戈,中國水科院副院長彭靜,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駐華代表夏澤翰(Shahbaz Khan),UNESCO自然科學部水科學司司長、政府水文計劃(IHP)秘書長阿布•阿曼尼(Abou Amani)等出席研討會并致辭。來自亞洲、美洲、歐洲、非洲的多位專家學者就水文化的傳承和創新進行了交流。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一切文化賴以繁榮的根本,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中首度提及文化,呼吁進一步努力保護和捍衛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
李戈認為,水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極具光輝的文化財富,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發展,同時著力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和多層次文明對話,促進全球文化大繁榮。水利部出臺意見,加快推進水文化建設,促進優秀治水文化保護傳承,推動當代治水文化繁榮發展,加強水文化傳播弘揚,助力推動新階段水利高質量發展。他期待相關國際組織、科研機構和大學等深化水文化領域的合作,共同助力人類水文明交流互鑒。
彭靜表示,水文化是世界文明進步的共同財富,是各國文明和文化交流的緊密紐帶。“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是中國古代水文化哲學的最高凝練。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主要研究水、水利史、水文化,在傳承和創新水文化中研究解決水利發展中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基礎性的科學技術問題。她期待研討會基于研討和合作,進一步促進全球水文化的共建共享,促進水文化的傳承創新。
夏澤翰指出,水對人類文明的延續至關重要,歷史上的文明古國無一不因水而生、依水繁榮。2006年,聯合國將世界水日的標語定為“水與文化”,體現了對水在文化傳承中所起作用的重視。他贊賞中國政府在保護大河文明、弘揚優秀水文化方面的努力和成果。未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代表處將加強與中國的合作,保護文化遺產、共建生態文明。
阿布•阿曼尼認為,面對當今氣候變化和水危機,現代治水思路要充分借鑒歷史先賢的理念和實踐,并結合新時代的挑戰進行創新和完善,加強水文化水歷史的研究和公眾教育。他期待以本屆研討會為契機,各國互相啟迪借鑒,將古代水智慧運用到現代水治理中,倡導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和可持續發展。
中國、美國、希臘、韓國、喀麥隆等國的八位水文化領域專家學者就永定河的歷史演變與北京的城市發展、美洲印第安人與水文化發展、史前希臘的水利技術、東亞地區水習俗的復興及其向現代生態實踐的轉變、喀麥隆薩納加河生物物理與社會文化的融合,以及水管理的動力機制和創新、氣候變化背景下的水文化重構等交流了不同國家、不同民族在水文化研究與傳承方面所作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