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農村飲用水安全
讓村民喝上放心水
是鄉村振興和人居環境整治的
一項重要任務
為穩步提升城鄉供水保障能力
2019年
增城啟動了全區第三輪農村供水改造
計劃于2023年前
最大限度普及市政自來水供水
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
如今這項工作進度如何?
村民們用上干凈放心的自來水了嗎?
我們一起來關注
隨著改造工程的穩步推進,截至今年8月,全區農村集中供水點已減少至166處,本輪改造任務完成后,農村集中供水點可進一步減少至68處,涉及88個自然村。
增城自來水有限公司
2023年前實現
農村飲水水質合格率100%
增城農村地域面積廣闊
北部山區地形復雜且住戶較為分散
普及市政自來水供水存在較大困難
2014年以前,增城區通過第一、二輪農村供水改造工程,實現了農村集中供水的100%覆蓋,初步解決了村民的飲用水問題。
然而,與市政供水相比,農村集中供水點的水源多為山泉水或地下水,普遍無完善的消毒處理設施,難以達到鄉村振興工作關于生活飲用水水質合格率90%的要求。
為努力構建農村供水新格局
2019年開始
增城以城鄉供水“同標準建設、
同質量供水、同等化服務”為目標
以實現“規模化發展、標準化建設、
一體化管理、專業化運作”的
城鄉一體化供水體系為方向
啟動了第三輪供水改造工程
工程計劃總投資22.54億元,通過將城鎮供水管網向農村延伸,以及對原有管網老舊質量差、漏損率大的農村集中供水設施進行更新改造或重建,于2023年前完成221個行政村的市政自來水供水,將農村飲水水質合格率提升至100%,受益人口約60萬人。
村民實現從“有水喝”
到“喝好水”的轉變
今年6月底
地處偏僻的小樓鎮鄧山村
完成了農村供水改造
新建供水管網11.55公里
新建水表組231套
以及一體化智慧集成的加壓泵站兩座
全村日均供水規模達到422立方米
讓1000多名村民
實現從“有水喝”到“喝好水”的轉變
鄧山村土冚社一體化智慧集成加壓泵站
與鄧山村情況不同
仙村鎮沙角村則通過第三輪供水改造
解決了因管網、管材老化造成的
水質差、水壓不足、供水不穩定等問題
事實上
供水改造解決的問題
還遠遠不止于此
改造前
增城農村供水管網一般使用易老化、易滲漏、易影響水質的PVC管材,各行政村多為總表供水,總表后管網漏損率高達30%。
改造后
供水管網改用使用年限不低于50年的新型管材,能有效減少“跑冒滴漏”現象,供水管網漏損率低于5%。
這對提高水資源利用率
創建節水型社會具有重大意義
改造前的PVC管材
改造鋪設的球墨鑄鐵管
推動農村集中供水點
一體化管理
畬族村是廣州市唯一的少數民族行政村
共有78戶村民,總人口353人
由于遠離城鎮
畬族村只能通過
集中式供水處理設施進行供水
此前村中5處老舊集中式供水處理設施
由于蓄水池過小
且處理設施及取水管均出現老化現象
影響周邊村民用水安全
經過研究設計,第三輪農村供水改造過程中,區水務局因地制宜,在畬族村新建了3座一體化供水處理設備,采用“混凝—沉淀—過濾”工藝,確保出水水質達標,并增設了1座清水池用于儲備水量。目前,工程已基本完工,不日便可投入使用。
改造前集中式供水處理設施取水口
一體化供水處理設備
而除了對部分農村集中式供水處理設施進行改造升級,為了提高各設施點的管理水平,增城還委托國有供水企業——廣州市增城區東進供水有限公司對現有的農村集中供水點進行統一日常管理、維護及巡查,全面提升農村飲水水質。
智能水表
改造完成后
不管是市政供水還是農村集中供水
均全面實施
“一戶一表,抄表到戶”模式
并采用遠程傳輸智能水表
由供水單位統一管理,實現同網同價
供水城鄉一體化
提高管理效率、規范水費征收工作
有效增強村民節約用水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