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水安全,關乎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
近年來,武漢市統籌推進二次供水改造、新建改造供水管網、“雙水源”建設等供水工程,高標準、高質量解決群眾飲水“最后一公里”問題,筑牢城市供水“生命線”。
二次供水改造 惠及160萬市民
2018年,武漢市對二次供水設施進行普查,梳理出中心城區存在用水問題較突出,影響居民正常用水的供水單元1160處,涉及居民家庭47萬戶160余萬人,用3年時間進行全面改造。
2021年,是三年計劃的收官之年。過去兩年里,武漢市共計已完成改造601處,24.9萬戶87余萬居民受益。今年武漢全市計劃改造559處,涉及22.1萬戶、73萬人。
9月中旬,在江岸區“六合路4號”二次供水改造工程現場,小區內,自來水地管、立管已重新鋪設,新建泵房已落成。
“以往,每逢用水高峰時,家里水龍頭的水流總是小得可憐。”居民鄧先生說,他家住五樓,飽受用水難之苦,希望工程能早日竣工。
工程項目經理宮鑫磊介紹,工程于今年5月17日開工,預計9月底前全部完成。改造工程涉及83戶居民。待工程全部完成后,居民用水將同新建小區一樣便利,水質也將有大幅提升。
2020年,二次供水投訴較2019年下降22%,居民用水幸福感大幅提升,今年底,將完成全部二次供水改造項目。
老舊管網“改”出村民幸福感
陽邏新光村,共874戶,村組原由武漢市陽邏工程船廠供應用水,2001年因工程船廠改制,村里供水管道整改后移交陽邏供水公司管理。
全村唯一的無負壓泵房在山腳下,村民生活用水通過泵房進行二次轉壓,再通過依山勢形成的小口徑管網供應到各戶。
“管道老化嚴重,易裂易斷,經常破管,不易維修。再加上新光村地形起伏較大,管網錯綜復雜,整改難度極大。”武漢市水務集團陽邏供水公司維修工程部副部長周曉斌表示。
今年8月1日,新光村管網改造正式開工。陽邏供水公司工程維修部門制定了先支管后主管、破一處改一處的整改方案。“這樣能夠有效保證施工期間大部分村民正常用水,我們還將在支管上加裝閥門,確保日后不會造成整村停水。”周曉斌說,目前,該公司現已改造完成近100戶的供水管網,將全速推進新光村供水管網改造工程。
今年截至8月底,武漢共新建改造供水管網31公里,目前正加快推進中心城區供水老舊管網更新改造和農村飲水安全提標升級工程。
供水“生命線工程” 加快推進
9月1日,武漢市水務集團蔡甸水廠新建工程——凈水廠工程一期10萬立方米通水儀式舉行,按照計劃,二期10萬立方米/日工程也將于明年底完工通水。屆時,蔡甸新水廠將具備20萬立方米/日的供水能力。
原蔡甸城關水廠建于1960年,8.7萬立方米/日供水能力已無法滿足蔡甸城關及周邊地區的供水需求。按照武漢市城鄉供水一體化的總體部署,2018年12月4日,武漢市水務集團全面接管蔡甸區自來水公司,并出資對蔡甸城關水廠進行搬遷擴建。
近年來,蔡甸日均用水量在16萬立方米左右。為彌補蔡甸城關水廠的產能不足,武漢市水務集團先后打通沌口水廠、琴斷口水廠、白鶴嘴水廠向蔡甸區域的供水通道。新水廠的投產運行,讓依靠多家水廠“補水”助力蔡甸發展的方式成為過去式,惠及蔡甸地區32萬居民。
目前,武漢正加快推進陽邏二水廠、余家頭水廠、蔡甸城關水廠等3座水廠新建及改造工程,同時,統籌推進“雙水源”建設,力爭開工建設大武昌片區梁子湖應急水廠,做好大漢口片區應急水廠規劃工作,加強大漢陽片區供水管網互聯互通,筑牢供水生命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