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水龍頭,關乎百姓事。從多年前的“喝水難”到“喝上水”,再到如今喝上安全、甘甜的自來水……多年來,馬鞍山市緊扣農村飲水安全脫貧攻堅目標,開展農村飲水“水質提升”行動,全面提升農村供水“硬件”和“軟件”設施,有效保障農村飲水安全,筑牢農村飲水“安全線”,初步實現“有水喝”向“喝好水”轉變。
截至目前,全市現有農村集中供水工程48處,農村供水受益人口156.7萬人,農村自來水入戶率達99.7%,規模水廠供水覆蓋人口占99.5%,供水水質合格率達95%以上。
水“安”民心
提到農村飲水安全,含山縣清溪鎮白衣行政村薛大莊自然村村民熊元霞深有感觸。她帶著兩個孩子在老家生活,丈夫一人在外謀生計。“說起水,就覺得腰酸背痛。”熊元霞回憶,以前,家里主要靠一口老井生活,吃、喝、用,一切水源都得從井里獲得,“每次挑水上來費力不說,水質還不好,燒開的水布滿了老堿。”
后來,熊元霞家里安裝了水龍頭,水質也變好了。“自從有了自來水,村里買洗衣機的多了,用太陽能熱水器的也多了,生活改善了許多。”熊元霞告訴記者。
從多年前的“喝水難”到“喝上水”,再到如今“喝上安全的自來水”,馬鞍山市水網越織越密,城鄉供水保障能力也發展至較安全水平。
“保障群眾飲水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工作。”含山縣水利工程調度中心主任王勝說,前幾年,水利部門努力將供水管網由城市向鎮村延伸,逐步實現縣域供水管網“一張網”。
為加快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提高農村供水規模,馬鞍山市水利部門堅持“以城帶鄉、以大帶小、能關則關、能并則并”的原則,加大水廠關停整合力度。現如今,馬鞍山市供水規模化率已提升至99.5%、自來水普及率高達99.7%,初步實現了區域供水規模化目標。
為解決貧困人口用水問題、農村飲水不安全問題,提高供水保證率、水質達標率,近年來,將城鄉居民飲用水水質監測納入市級民生工程,并制定《馬鞍山市飲用水水質監測工作方案》,有效指導水質監測工作。同時,嚴格落實農村飲水安全管理“三個責任”和“三項制度”,建立完善“從源頭到龍頭”的農村供水工程保障體系,在全市40個規模水廠(即“千噸萬人”水廠)設立水源地保護區,其中14個水源地保護區還安裝了視頻監控,提高供水保證率。
今年更是將農村飲水工程維修養護項目作為“項目攻堅年”的重點內容來抓,重點開展供水工程及配套設施修繕工作,加快對供水設備、水表、供水管材管件、凈化消毒濾料、藥劑試劑、易耗品、儀器設備配件等物資進行更換,對全市35處農村供水工程實施維修養護,確保村民喝上放心水、用上優質自來水。
水“潤”民心
溝槽開挖、安裝管道、管身回填……盛夏里,施工人員冒著高溫對農村飲水工程末端管網進行改造的繁忙景象,深深烙在了當涂縣江心鄉江心水廠廠長陶宗水的心里。
原來,江心鄉自來水管道前期用的都是上世紀90年代的PVC管,漏水率比較高,導致末端用戶水量、水壓不足。陶宗水介紹,此次管網改造將PVC管更換成PE管,可以提高水量和水壓,減少漏水現象發生。
江心鄉是今年當涂縣實施農村飲水工程末端管網改造的第一個鄉鎮,農村飲水工程末端管網改造涉及三聯村、新錦村、尚錦村三個村,涉及823戶。江心尚錦村村民湯茂林說,“以前水壓小,一到夏天太陽能上不了水,洗衣機也用不起來,生活十分不便。”
農村飲水安全事關農村居民身體健康。經過多年努力,當涂縣集中供水率已達99%以上。但是由于建設時間早,部分區域管道老化比較嚴重,破損搶修造成的間斷停水,直接影響群眾正常生活。今年,當涂縣水利局把農村飲水工程列入“我為群眾辦實事”項目清單,持續解決好群眾飲水安全問題,真正把為民辦實事落實到群眾的心坎上。今年將投入800多萬元對農村飲水工程末端管網進行改造更新,切實提高區域內供水可靠性及用水安全,改造完成后將惠及5700多戶。目前已完成改造1206戶,年底前將全面完成。
市水利局水旱災害防御科負責人羅俊碧表示,多年來,突出抓好規模水廠改擴建、城鎮供水管網延伸、入戶管網改造、水源工程建設等,全面提升農村供水保障能力,在百姓“一杯水”上鉚足了勁。
據悉,“十三五”期間,全市累計投入資金3.48億元,新建、改擴建規模水廠6座,鋪設供水主管網272公里,關停整合農村水廠35座,更新改造入戶管網370余公里等,農村供水總受益人口達到89.2萬人。